今天是:

勐海县县民营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 来源 :勐海县政府信息公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7-09-27 11:10

勐海县县民营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勐海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

(2017年9月4日)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民营经济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我县十三五奋斗目标,根据《西双版纳州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勐海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民营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正确引导,大力支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民营经济在速度效益、规模水平和社会贡献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已成为全县发展最快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末,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户数发展到16447户,其中企业1395户,个体工商户15052 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户。2015年,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40.3亿元,增长6.6%,从业人员4万人,同比增长2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46.5%。

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职工全员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积极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部分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办理QS认证和IS9000 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市百家最具影响力民营企户、省级成长型企业11户,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园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编制了《勐海县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一区三园式的勐海县工业园区格局已基本形成,为我县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奠定了基础。社会贡献显著增强,在带动就业、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实力和发展后劲,有力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 十二五期间,我县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体实力仍然偏弱。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多为产品雷同、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的初级加工,2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有11户经济指标刚刚够到规模以上行列,缺少实力强、支撑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且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15 年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5:34.6:37.9,重点表现在二产发展缓慢,且集中于制茶、制糖行业,从事高新技术的企业较少。三产多集中于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石油储运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比例不协调。

(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县大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企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且经营观念落后,见识不广,普遍存在竞争意识不强、小富即安的思想。在经营管理上各企业多停留在家族式、作纺式的管理水平上,缺少混合型、股份制等相对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融资难问题突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银行贷款条件还很严格,加之一些企业诚信度不高,银行融资贷款难度仍然很大,特别中长期贷款资金基本没有。

(五)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信息网络尚未建立,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信息等服务严重不足。工业园区建设推进缓慢,企业协作配套、 集群发展度低。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渐趋完善。各级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并推出了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科技创新等一系列配套性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县的跨越发展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随着我县资源开发的实质性推进,必将兴起茶业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和繁荣商贸服务、物流运输、矿山机械和建材等行业发展,加快企业壮大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

——我县已初步奠定发展民营经济的基础。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我县已培育出一些规模较大、管理较好、技术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办法措施,这比我们单纯的做大一两家企业更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于我县财力不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民营企业发展水、电、路等方面的保障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综合分析,机遇大于挑战,民营经济面临的困难多是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速发展;直面挑战,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推进我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不变”精神为指导,坚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壮大市场主体,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以加快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特色生物资源、民族文化,沿边区位三大优势,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实效,加快民营企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增强民营经济总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民营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

 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2亿元,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52%以上。民营经济组织达到6.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7万户,个体工商户4.7万户,年均分别增加9%。

2、大力培育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民营企业、重点民营企业、骨干民营企业。

十三五时期,培育5户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以上的龙头民营企业,培育10户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民营企业,15户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骨干民营企业。

3、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统计管理的指导和培训,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全县重点、骨干民营企业的管理达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实现倍增。

4、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和强化节能降耗目标。

持续推进全县民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主要产品能耗、物耗及水耗等排放指标都控制在省、州的定额标准之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

5、树立品牌目标。

对产品质量做得好的民营企业,规模上要淡化要求,主要关注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用后满不满意。对口碑好,人民群众喜欢的产品,就大力帮其宣传,树立品牌,达到在市场上叫得响、看得见、传得快的精品品牌。

 四、发展重点

从我县实际出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动以普洱茶精深加工、傣南药制造、生物保健品研发、绿特食品加工、木竹制品及家具制造、民族工艺品制造为重点的快速发展。促进加工制造业与生物产业、现代服务业、农特产品等融合发展。按照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园区化、低碳化、品牌化的要求,促进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向资源深度开发和转变。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装配企业、高科技企业落户勐海县,走出一条具有勐海特色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子。

(一)优化提升普洱茶精深加工业。加强古茶园的保护和中低产茶园改造及综合利用,以茶园生态良种化、加工企业规模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功能健康化、知名品牌国际化为方向。整合茶叶初制加工企业,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龙头企业带动茶叶产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加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参照国标食品安全执行标准制定企业标准。把勐海县打造成“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二)做大做强绿特食品加工业。充分利用全县生态绿色和种类多样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畜禽产品、果蔬、粮油、特色酒业、野生食品及水产品等绿特生态食品加工,促进生态食品的精深加工。突出生态、绿色、特色、健康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引进和推广高效益生物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优势基地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滇南小耳朵猪、茶花鸡、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加快肉牛和肉羊为重点的草食畜培育。大力开发畜禽产品、果蔬、粮油、特色酒业、野生食品及水产品等绿特生态食品加工,促进生态食品的精深加工。采用微生物技术将废弃的果皮、菜渣综合利用,加工生产畜禽饲料、有机肥料,促进生物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继续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推广工程。建设一批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微企业、创客等对接的创新平台。发展众创空间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创业导师队伍,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创业服务。到2020年,建立1个县级众创空间。引导和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器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继续推进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组合利用好贷免扶补与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等扶持政策,通过支持小微企业的创办,增加市场主体。

(四)巩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挂钩帮扶、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措施,培育出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的骨干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差异化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实施行业小巨人培育工程。适时出台支持行业小巨人发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各方资源,精准发力,培育打造一批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的行业小巨人,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五)推动民营企业集聚发展引导园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建立孵化器、创业园、创意园等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辅导,帮助解决小微企业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劳动用工、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难题,着重发展科技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以创业促进就业。

(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发掘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量、新动能。增强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力,面向小微企业的在线研发创新、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与分析等软件应用服务。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应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核心业务,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第三方服务等,创新生产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和决策方式。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建立和完善落实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级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各司其职、横到边、纵到底,全力推进《规划》落实。建立和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定期进行第三方评估,采取社会倒逼方式,促进不断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实县级领导挂钩重点民营企业走访帮扶活动,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加强和密切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的联系。

(二)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牢固树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营造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形成以达规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为支撑、分工协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实现国有、非公、外资、混合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放管服三管齐下为总要求的行政体制改革,革除阻碍市场主体发展的束缚,消除针对民间资本的隐性壁垒,真正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来配置资源。

(三)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加大在土地、金融、财税、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体系。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各部门政策落实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和督导意见、建议办理反馈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速民营经济提质增效。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协同创新,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合资建设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商标战略、标准战略,积极引导电子商务发展,引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催生新业态、新产业,积极培育名企、名品、名人品牌,积极培育自创品牌、自谋创业、自主创新、自我提升和自有标准的五自创新型民营企业。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的内在潜力,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联盟,加速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五)化解融资困难,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各级政府与银行、民营企业之间的对话平台,推动银行依法落实民营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进行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鼓励民营企业加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度,扩大市场融资规模;切实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阻碍发展的问题。加快设立县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西双版纳州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稳定器作用,设立州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基金,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再担保服务,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六)打造人才基地,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民营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直接引进一批面向民营企业,具有综合管理和经营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搭建有效的素质提升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家进高等学府进修、外出参加考察、聘请专家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对民营企业家进行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技术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的培训,紧密跟踪信息和市场变化,为民营企业家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培训。建立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缺乏人才的问题,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七)抓住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建立投资贸易互惠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为民营企业提供相关国家的政策、金融、法律和风险预警等公共信息服务。保护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权益,增强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信心与决心。鼓励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广泛开展与周边国家的产业和自然资源开发合作,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各级鼓励外经贸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走出去的项目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