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勐海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5-03-31 08:59

 

 

 

 

 

 

 

 

海政办发〔2014150

 

 

勐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勐海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黎明农场管委会,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属各办、局,企事业单位,省、州驻县单位:

《勐海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勐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66

 

勐海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云政发〔2012126号)精神,进一步强化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结合勐海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刻认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水资源是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确保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勐海县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弱,加之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节水意识不强、管理能力薄弱、节水型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普遍存在,因而带来全县工程性缺水较重,水资源浪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随着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的问题将日益突出,用水供需矛盾将更加凸显,水资源问题将成为阻碍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各乡镇(农场)、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战略意义,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感,着力解决好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行。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强化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库) 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生水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有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保障生态安全;坚持统筹兼顾,突出综合利用,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45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库)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低于省下达控制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5年,全县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2.1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0.50;列入考核的5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列入考核的6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到十二五末,初步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源地、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监测评价体系,基本构建水资源监控体系。到2020年,全县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2.33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水功能区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低州级下达的控制指标。

三、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

(一)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省人民政府水量分配方案和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县水务局负责拟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分水源、分行业、分流域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对本行政区域内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管理。

(二)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

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凡涉及在江河、湖泊、地下水及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取水的,要以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为依据,严格实行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查、审批关,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

(三)强化取水许可和监督管理

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区域或流域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接近控制红线的,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加强重大取用水项目施工建设期取水许可的监督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审批验收,实行取水计量、退水处理、中水回用、退水口设置、水资源保护等设施和计划用水制度的现场核验制度。健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未经取水许可单位批准,取水户不得改变取水水量、方式和退水水量、水质和退水方式。取用水户要安装、维护取水、退水计量和生态流量在线监控设施。严格执行各类应急取水及时报县水务局备案的规定。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者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的,以及对产品用水定额或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用水效率指标达不到国家、省、州规定标准的,不得批准取水。

(四)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

健全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征收目标责任制和分级征收制。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水资源费,确保应收尽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对建设项目施工和试运行期间应按照实际取用水量(发电量)征缴水资源费。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用水量的实行累计征缴水资源费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规定,加强水资源费使用管理,严格依法查处挤占挪用违规使用水资源费的行为。

(五)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实行地下水取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在地下水超采区域,除应急用水外,不得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并逐步削减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深层承压地下水原则上只能作为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依法规范地下水取水审批管理,在城乡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并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区域内,提出取用一般地下水申请的,一律不得审批。

(六)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

水务局要建立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依法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统一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水资源统一调度优先保证城乡生活用水,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水力发电等用水必须服从综合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统一调度。抗旱救灾等应急水资源调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一经批准,有关部门、取用水户必须服从。

四、实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建立用水效率指标体系

结合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资源条件,配合建立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健全取用水户重点监控管理名录,制定区域及行业用水效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监控和评价。

(二)加快推进节约用水制度体系建设

加快节约用水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应制定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和节水制度四到位,县水务局根据管理权限负责节水设施三同时,四到位的监督实施和竣工验收,对违反制度的要坚决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建立市场准入制,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水用水设备、产品、器具。建立健全重点用水户名录和监控管理制度,加强重点取用水户的取用水适时监控和信息统计,强化对取用水过程的监控管理,实行年度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评价考核。

(三)着力推进节约用水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用水管理,遏制粗放用水,推进大中型灌区、重点小型灌区等农业灌溉的干支渠配套、管道输水等节水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节水示范灌区,加快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重点抓好造纸、化工、食品、制药等高耗水工业行业和高耗水服务业的节水减排、中水回用、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水老旧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加强学校、公共建筑、社区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强化中水回用,推广节水器具。在引水、调水、取水和供用水等工程中要加大节水设施投资比重,突出先节水后调水。在缺水地区,要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开展节水示范建设,加大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

(四)切实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

切实加强对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节约用水专职机构,核定编制,明确职责,加强节约用水的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着力构建以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要着力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要着力构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要着力构建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政府要建立部门节约用水联席工作、效率考核和奖励制度,组织节水评估和用水效率考核。县发工、水务、住建、农业、商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五、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强化水资源保护

(一)建立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指标体系

加快研究确定全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公布饮用水水源名录,建立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达标考核指标体系。

(二)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水污染防治。县水务局要提出水功能区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意见,县环保局要按照意见严格控制排入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新建、改建、扩建入河排污口实行论证审批制度。排污总量超控制指标、水质不达标的水功能区,限制审批设置入河排污口。

(三)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县水务局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对已设置的,责令限期拆除。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公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加强监测,定期公布水质。加快实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加强饮用水源地水土流失治理,防治面源污染,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建应急监测体系,建立备用水源。

(四)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水资源开发利用应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充分考虑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库健康生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功能区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库和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示范性项目建设。水电站建设和运行要预留满足下游河道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需水的最小下泄流量,确保不出现断流河段。要研究建立生态用水及河库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重要河库健康评估,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考核制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具体由县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接受州级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县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决定》(云发〔20117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云政发〔2012126号)的要求,加快推进涉水行政事务统一管理改革,到十二五末,全县要完成水务一体化改革任务。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基层单位队伍建设,健全节约用水管理机构,通过采取理顺体制、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提高能力等措施,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体制和队伍保障。

(三)优化配置体系,实施统一调度

加快推进大中小、蓄引提相结合水源工程建设,构建人水和谐、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有效的区域与流域相结合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因地制宜,构建骨干水源工程与五小水利工程相结合的山区水资源配置体系。构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区域大中小水源工程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调度体系,健全调度方案、应急预案,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

(四)健全监控体系,推进信息化管理

健全水资源监测、取用水计量与统计等信息化管理体系。结合国家、省级水资源监控能力体系建设,加快全县水资源监控能力与管理系统建设,开展取水、退水计量监控设施建设,建立水量、水质、水位和生态流量相结合的县级以上控制指标监测体系,建立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监测网和评价体系,应用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水资源监控、预警、应急和调度管理能力。及时发布水资源公报等信息。

(五)建立长效机制,保证稳定投入

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和长期性,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性资金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工作的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保证长期稳定投入,对水资源监控能力、管理系统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给予重点支持。水资源费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截留或挪作他用。其中用于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分配及相关标准制定;取水许可的监督实施和水资源调度;江河湖库及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水资源信息采集与发布;节约用水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科研、新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广;节水示范项目和推广应用试点工程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不得低于同级水资源费支出的60%。要把企业节水技术改造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项目给予支持。超计划、超定额水费收入要全额用于节水技术改造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运行。

(六)建立合理水价体系,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加快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合理水价体系和水资源费调整机制,推进水资源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合理调整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全面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实行工业和服务性行业用水超计划或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健全高耗水行业与一般行业、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别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七)健全制度体系,促进全民参与

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社会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各级政府应将水资源节约、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基本水情和水危机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参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促进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成为社会风尚,自觉行动,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

(八)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落实

各乡镇(农场)、各部门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督办力度,促进全面落实。县水务局要负责牵头落实,各乡镇(农场)、各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全力做好协调配合,共同推进。

 

 

 

 

 

 

 

 

 

 

 

 

 

 

 

 

                                                                                                                                     

  勐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610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