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用爱行走的救助使者——学图

  • 作者 :玉南罕、玉应坎
  • 来源 :勐海县人民政府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9-11-26 05:26


记者玉南罕(实习)、玉应坎  报道:

【导语】今年41岁的学图是县救助管理站站长。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把工作当使命,默默践行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用情用心,让一个又一个流浪乞讨人员重返家庭、回归社会;始终兢兢业业,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树立起基层民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图文】2014年,县救助管理站接收了从砖厂解救出来的42人,他们大多或智力障碍,或精神障碍,或聋哑,身份查询难度大。很长一段时间,临时安置点和公安部门成了学图的主要战场,为查询身份信息,他频繁奔波于公安部门,有时一天要比对几百条人员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努力,借助寻亲网、头条寻人、人脸识别等手段先后帮助27名智力和精神障碍受助者成功寻亲,他们有的已失联十多年,看到阔别多年未见的亲人相拥而泣时,学图都会为之动容。

【同期声】县救助管理站站长 学图:看到他们和家人团聚我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因为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人。我多一分努力,他们就多一分重返家庭回归社会的希望。

【图文】“他们的将来怎么办”,这是学图考虑最多的事。2017年7月,他多方奔走,为22名无法核实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成功办理了户口,并申请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他们的生活、就医有了保障。学图经常去看望他们,冬天,为他们添置御寒棉被和衣物,逢年过节,给他们发放慰问品,把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传递给他们。

【同期声】县救助管理站站长 学图:作为救助管理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离家在外,生活无着,生活无着的意思就是自身无能力解决食宿,正在或者即将处于流浪或乞讨的状态的人员,包括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和生活无着的乞讨人员,他们都是社会上最困难最边缘最脆弱的群体,把党和政府的兜底保障政策落到实处,确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和人格尊严,是我们救助管理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图文】在多年的救助工作中,学图练就了“火眼金睛”。一次,正逢单位停电,一名重庆籍人员来到救助站求助,称是到勐海做生意钱物遗失。在求助过程中他不服从站上安排的最近最快的路线返乡,执意要到澜沧县或是现金救助,学图简单询问和交谈后,就判定他属于跑站的。学图拿出手机在系统上一查,有700多条相关救助记录。他在救助站折腾了2个多小时,学图还是没有满足他的无理要求。

【同期声】县救助管理站站长 学图:对付跑站的,我们要比他们更懂政策,心理上不能怵他们,我们要按照原则,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对跑站骗票和索要现金拒不接受其它救助方式的,我们救助管理站坚决杜绝。

【图文】为解决好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问题,救助管理站与4家定点医院签订了医疗救治协议,建立站院联动机制,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先救治后救助”。学图会定期到医院看望救助人员,了解医疗救治和生活照料情况。

【同期声】受助者  岩香波:谢谢政府领我来这里,谢谢你们,谢谢领导,现在我好多了。

【图文】特殊职业致使他下班时间很不固定,周末节假日经常加班,有时凌晨两三点也需要出门处理事情。他的家人也曾埋怨过他。

【同期声】学图妻子  孙美旭:我爱人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本事,作为丈夫、儿子、父亲可能他并不称职,但他对待他的工作,他总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我知道他的工作很辛苦,他是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些弱势的群体。我希望他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关爱自己的家人。

【图文】2014年以来,学图一直兼职负责民政项目管理工作,相继完成了县社会福利院、县救助管理站和1所农村敬老院、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4年来,他经手处理了70多具无名、无主、无人认领尸体,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净化城市环境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期声】学图同事  王亚林:学图站长2010年3月从学校调到我们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他过来后就从事了这个救助管理站的站长的工作职责。他本人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从事救助工作以来,他一直把受助人当做亲人一样来看待。救助管理工作,工作性质上也非常特别,随时都会有人来救助求助,所以在这块上他也从来不向领导或者同事们抱怨,都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把这个救助工作开展好,救助好受助人员。

【图文】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学图与同事们一道,一次次在风雨街头救助流浪人员,一回回在各家医院陪伴重病患者,一趟趟长途护送受助人员回家。

【同期声】县救助管理站站长 学图:救助工作有艰辛有坎坷也有很多困惑和无奈,但我收获最多的还是救助管理工作的快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是党和政府关怀困难群众生动体现,也是织密编牢社会救助的现实要求,我们只有常怀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才能让救助管理(工作)成为温情而担当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