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工作动态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精准把脉拔除穷根 勐宋乡以产业发展打牢脱贫攻坚基础

作者 :苏云华 来源 :转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5-15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精准把脉拔除穷根 勐宋乡以产业发展打牢脱贫攻坚基础  
本报记者/苏云华
    
    在勐海县勐宋乡曼方村,全村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只需拿出部分资金交给益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购买肉牛,集中养殖、销售后分红给贫困户。寄养的肉牛每年可出栏3批,利润按四六分成,每批折算为500元/户,每年每户贫困户可分红1500元。
    “购买养殖的肉牛每头5000元,贫困户只需出资1000元,其余部分由财政和挂包单位出资。”合作社理事长岩俄捞介绍说。合作社还聘请曼列囡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老二在养殖基地打工,他每月又增加了1500元的工资收入。曼吕村贺南片区还开展集中养鹅、糯有村开展集中养羊,如此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区养殖、集中管理、统防统治的科学养殖模式,实现了党支部或合作社与贫困户权责明确、收益共享的目标。
    勐宋乡党委、政府根据蚌冈村的气候、海拔,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红桃,并引进勐海金实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将种植好的1500亩红桃委托公司经营管理,效益按4.5:5.5分成共享,走“高投入、精管理、高产出、高效益”的特色产业之路,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并借助企业的技术管理平台、资金支持平台、市场销售平台,力求把全乡的农副产品推向全省、全国以及东南亚市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寄养肉牛模式,以及果园托管实现企业、合作社、老百姓利益共享模式,是勐宋乡党委、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产业扶贫办法。
    “精准扶贫,产业推进是关键。产业扶贫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创新和技能培训要同步,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乡党委、政府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勐宋乡辖9个村114个村小组,共有5341户23351人,居住着哈尼、傣、拉祜、布朗等民族,2015年被列为全省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乡镇。勐宋乡立足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调结构、谋发展、惠民生,依山靠地为贫困户“谋钱途”,以产业扶贫为贫困户筑新路,鼓励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抓好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力求从根本上消除村民的贫困状况。2016年,全乡总投资4.04亿元,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360户5322人减至1033户4015人,减贫人口1307人,贫困发生率从23%降至17.8%。
    早在2013年初,乡党委、政府未雨绸缪,自筹资金30万元,委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林木育苗基地30亩,繁育杉木、思茅松、西南桦及景观苗木,免费提供给全乡9个村的村民种植,并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勐宋乡还引进雨林古茶坊、陈升号等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做大做强勐宋茶品牌。雨林古茶坊投资200万元、乡党委政府投资50万元,共同在曼吕村建设红茶厂,解决了拉祜族聚集区的茶叶收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问题,带动贫困群众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村集体每年有3万元至5万元的分红。各茶企业还通过举办茶园管理、茶叶炒制等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茶农的制茶技艺。
    为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勐宋乡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巩固提升粮糖茶等传统优势产业,探索发展高山绿色蔬菜、生态水果等新兴特色产业。在布置、发展产业时做到“四个结合”,即短期与长期相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特色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相结合、总体布局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着力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打牢脱贫攻坚基础。全乡大力推广科技增粮、甘蔗高产创建、茶叶提质增效、规模养殖示范等项目,形成茶叶、玉米、云麻、红桃、砂糖橘、甜竹、黄豆、红蒜、黄桃、樱桃、咖啡、砂仁、葡萄等种植业和土鸡、能繁母猪、鹅苗、仔牛、羔羊等与养殖业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模式,初步达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群众增收的目标。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全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雨林古茶坊、陈升号、金实农业、中科瑞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乡域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乡党委、政府班子目前正带领全乡各族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热火朝天地向外界描绘全乡“山区茶林果满山”“坝区粮蔬蔗甜美”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