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十一五”勐海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 :勐海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1-06-30

 

 “十一五”勐海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一五”时期,是勐海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2005年15.08亿元,到2010年达到38.88亿元,经济总量是“十五”末期的2. 6倍,五年实现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1%,比“十五”时期加快5.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实现新跨越,由2005年的4622元,增加到2010年11667元,年均增长20.3%。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十一五”以来,全县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01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3:38:39,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9个百分点。“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县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提高财政收入为目标任务,努力培植财源,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全县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0.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9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2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0.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8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2倍,五年年均增长2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2.9%提高到2010年的3.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2.7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21亿元,年均增长30.3%。2010年,共投入民生保障资金6.9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7.6%,其中教育支出达到2.2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2.3%;农林水事务支出2.1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6.2%;医疗卫生支出0.8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

 

三、农业基础地位日趋巩固,粮食产量连创历史新高

 

“十一五”以来,全县以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为措施,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五年年均增长13.6%。粮食产量五年连续增产,达到16.52万吨,比2005年增长14.2%,创历史新高;甘蔗产量由2005年的76.7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2.09万吨,年均增长1.4%;茶叶产量(干毛茶)由2005年的9681吨增加到2010年的1.22万吨,年均增长4.7%;蔬菜产量由2005年的3.4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4.87万吨,年均增长7.3%;干胶产量由2005年的4804吨增加到2010年的7026吨,年均增长7.9%;水果产量由2005年的1.6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7.42万吨,年均增长64.6%。畜牧业发展迅速,肉类总产量达到1.05万吨,比2005年增长29.5%,年均增长5.3%;禽蛋产量达到0.1万吨,比2005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0%。

 

四、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主导作用显著增强

 

“十一五”时期,全县坚持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导向,以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步伐,着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工业规模逐渐壮大,形成了以糖、茶、矿、电力生产供应为主的支柱产业,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23.93亿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7%。5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1亿元,比“十五”增3.2倍。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5年年均增长34.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6.7%提高到33.6%,提高16.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一减五增”:糖产量93150吨,比2005年下降3.7%;精制茶产量21587吨,比2005年增长2.2倍;酒精产量14970吨,比2005年增长56%;黄金产量841千克,比2005年增长4.7倍;砖产量5090万块,比2005年增长3倍;发电量31920万度,比2005年增长1.9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2005年的14户增加到2010年的31户,增加值由2.14亿元增加到10.61亿元,增长3.9倍,年均增长37.7%。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72亿元,比2005年增加4.21亿元,增长8.4倍;实现利税6.30亿元,比2005年增加5.44亿元,增长6.3倍。

 

五、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县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和提升服务业上水平、上层次,全县第三产业呈现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业、批零贸易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为支柱,旅游休闲、社会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99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3.6%。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竞相发展,占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流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为4.0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2010年创造的增加值为5.4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创造的增加值为5.51亿元,是2005年1.7倍。生产经营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5.5%提高到2010年的36.5%,在服务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居民收入并最终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支撑力量。

 

六、项目建设亮点频现,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全县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正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2%。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县不断加大工业、交通、能源、水利、生态以及城乡公用设施投资力度,关系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佛双桥至打洛二级公路、勐海至惠民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曼丹、南咪细宰、那依、坝散水库除险加固、天生桥电站、流沙河电站、县传染病院、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县中医院综合楼等已投入使用;生态旅游体育公园、国际商务大酒店、茶马古道景区等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特色旅游小镇(村)、县城民族广场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七、消费市场持续繁荣

 

在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强力政策的有效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商品销售热点面广量增,以住房、汽车、通讯、旅游为新的消费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商贸流通规模迅速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4亿元,比2005年增加4.59亿元,年均增长15.8%,比“十五”时期加快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额完成7.69亿元,比2005年增加4.14亿元,年均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5亿元,比2005年增加0.59亿元,年均增长15.3。

 

八、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十一五”期间,勐海县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引进县外到位资金39820万元,比2005年增长25.1%,年均增长4.6%。实现边境经济贸易总额52863万元,其中进出口总额30790万元,比2005年增长19.6%,年均增长3.6%。

旅游业迈上新台阶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旅游人数逐步增加,旅游收入不断提高。

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66.05万人,比2005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35.0%。旅游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达到6.30亿元,比2005年增长5.4倍,年均增长44.8%。

 

九、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一五”以来,全县各级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了坚实一步。

居民收入增加。经济发展惠及民生,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8元,比2005年增长70.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48元,比2005年增长1.0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5.0%。城乡居民收入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005年的8.8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4.52亿元。

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7851元,比2005年增长26.4%;201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2995元,比2005年增长79.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2005年的20.99平方米和24.0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21.31平方米和30.6平方米,汽车走进普通百姓家庭,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农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菜篮子”工程、食品药品整治和农产品安全监管等更加得到重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的推行使城乡居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形成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五年累计投入科教文卫等事业资金10.3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2%。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推进,共实施科技项目86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0%。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两基”工作通过国家检查验收,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674.71万元,受益学生3987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2%;初中毛入学率达107.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24.6%。各级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3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9.24万平方米。教育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明显加强。2010年全县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由 2005年453人增加到 2010年的 557人,其中,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3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由 2005年的 569张增加到 2010年的 812张。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广覆盖,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5.69万人,参合率达到 98.45%,比2005年提高了24.23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一,累计兑现医药费0.92亿元,受益156.4万人次。启动实施了“降消”项目,累计救助4381人,发放救助资金299.86万元,2010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1.01%,较2005年提高了30.79个百分点。

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布朗弹唱、普洱茶制作技艺、“傣族壁画”、“章朗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成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102个农家书屋、100块村级标准篮球场,全县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由 2005年的 91.77%和93.66%提高到2010年的98.03%和98.03%,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提高。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由2005年的5183人、21763人、7030人、2259人、2259人增加到2010年9949人、24579人、8274人、6711人、4612人。2010年共有城镇居民8483人和农村居民40500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由 2005年的53.1%提高到2010年的 60.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57.2%。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 2010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581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37%,完成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勐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五年来取得的辉煌,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勐海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勐海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勐海必将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