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奋力崛起 辉煌成就 (第十七期)

来源 :勐海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08-10-29

            奋力崛起       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勐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三十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仅是沧海一粟,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大潮从东部沿海地区涌至西南边陲的普洱茶故乡——勐海,1978年——2007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勐海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奋斗、栉风沐雨、艰苦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县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从贫困迈入初级小康,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县域经济不断向前推进,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实现大发展大飞跃。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5亿元,比1978年的0.55亿元增长18.34倍,年平均增长10.75%199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提前3年实现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到2001年跃上10亿元台阶,之后,勐海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加突出,实现跨越突破的周期也越来越短,2006年达到18.9亿元,2007年跃上27亿元大台阶,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历史上单年增长的最高峰。现在,全县一年创造的经济总量比改革开放初期10年所创造的总量还多。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大关。全县人均生产总值(GDP1978年为248元,仅30美元(1美元=8.26元人民币)。到2007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8178元,是1978年的31.98倍,换算成美元为1056美元(1美元=7.74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34.2倍,年均增长13.1%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1978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81万元,改革开放促进全县经济的大发展。通过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等一系列深化改革,大幅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国家财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88年突破1千万元之后,1991年、1993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分别突破2千万元、4千万元、5千万元、6千万元、8千万元。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7127万元,比1978年增长13.82倍。1978年财政支出942万元,2007年财政支出5.02亿元,比1978年增长52.28倍。二十九年来全县累计财政支出超过31亿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67.014.418.6调整为2007年的22.346.631.1,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2.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和日趋优化,促使勐海县逐步迈入工业化社会。第三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非公经济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全县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全县非公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07年已达42%,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社会商品极大丰富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594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0.17亿元,增长16.1倍。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7年,全县粮豆总产量1.35亿公斤,比1978增长61.1%;茶叶产量1.22万吨,比1978年增长6倍;甘蔗产量85.2万吨,比1978年增长29倍;水果产量1.8万吨,1978年为642吨;肉类总产量8722吨,比1978增长3.75倍;水产品产量7040吨,比1978年增长4.87倍。
工业高速增长,特色工业产品初见成效。1978年工业总产值1163万元,2007年增加到23.65亿元,增长202倍。精制茶、成品糖、水电等体现勐海县工业特色的产品逐步发展壮大,工业对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精制茶的快速增长,使我县发展成为全国普洱茶产出第一大县,是普洱茶界的正真引领者。2007年精制茶工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产量达到1.95万吨,比1978年增长11.4倍。普洱茶发展成为我县最具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成品糖从无到有,2007年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产量达到9.3万吨。发电量由1978年的835万千瓦小时增长到2007年的3.72亿千瓦小时,增长43.5倍。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企业、地方和民间投资积极性普遍提高,投资增长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投资重点由基础设施主导转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新型工业化并举转变,确保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1978—2007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①累计完成农业投资6.14亿元。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库扩容,大大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由1978年的12.2千公顷扩大到20.33千公顷。建成了大量的防洪、排涝、灌溉、发电等工程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4万千瓦增加到36.4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由287台增加到344台,联合收割机从无到有增加到277台,农用运输汽车59辆增加到282辆,农业耕、种、排、灌、运等逐步走上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的道路。②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55亿元。经过不断的发展,建立了电力产业、制糖产业、精制茶产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业、建筑材料制造业等,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不断增强和扩大。③县城建设突飞猛进,占地面积由1978年的不足2平方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5.89平方公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逐步体现出县级中心城镇的辐射功能。
        落后边陲成为繁荣口岸。投资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加强,城建、交通、口岸、通讯、能源条件空前得到改善。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4.4%,提高到2007年的18.4%。以勐海县城为中心,公路主干线集镇、旅游集镇、边境集镇等十一个乡镇为辅的城镇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文化娱乐、各族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乐园。
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社会服务业方兴未艾。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016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8.41亿元,增长31.95倍。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由429万吨公里增加到2339万吨公里,增长4.45倍;各种运输方式的旅客周转量由592万人公里增加到11164万人公里;信息化时代的接踵而来,推动邮电通信大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由 18万元增加到3823万元,增长211倍。商品市场发展迅猛,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亿元,比1978年的 1936万元增长28.56倍。旅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业、教育文化等不断发展壮大,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从贫困到初步小康的飞跃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9733元,比1988年的732元增长12.3倍(城镇住户调查1988年建立),年平均增长14.5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07年的2578元,增长17.68倍,年平均增长10.62%。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20元,增加到2007年的17588元,增长32.82倍,年平均增长12.91%。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也连续跃上了新台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县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8年为157元,2007年城镇居民为7874元、农村居民为2232元。城乡居民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89元,比1978年的87.5元增长20.59倍。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调整,基本改变了过去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住、用、行和文化娱乐、教育等享受和人的素质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提高。2007年,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3%和50.2%,分别比1978年的65%和76%下降22.7和25.8个百分点,反映了我县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初级小康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耐用消费品普及程度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话机、燃气灶已成为百姓生活必需的普通用具,照相机、摄像机、组合音响、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已成为生活富裕的人们的必需品。很多高档消费品已经是更换了几代产品,一户人家拥有几台电视机已成寻常事,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汽车也大量涌入普通家庭。2007年末,全县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22台、电冰箱74台、洗衣机86台、电炊具84台、照相机26台、摄像机6台、组合音响34台、电脑22台、电话机62台、移动电话166台、汽车2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46台、电冰箱16台、洗衣机12台、照相机3台、摄像机6台、电脑0.8台、电话机72台、移动电话112台、汽车2辆。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勐海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社会保障系统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保障系统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最低收入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住房制度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等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民群众正享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安居乐业生活。2007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590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70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78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12069万人。城镇就业总量持续较快增长,城乡统筹就业步伐加快。2007年末全县城乡就业人员16596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费用逐年提高,城乡低收入和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四、对外贸易长足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勐海县紧紧抓住昆曼国际大通道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历史机遇,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建设,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与合作,巩固和发展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举全县之力以勐海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一年一个台阶,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7年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达5.5亿元,比1978年增长298倍;旅游综合总收入达2.1亿元。 

五、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教兴县成绩斐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全县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全县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通过验收。2007年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701人,比1978年的208人增长2.37倍,在校学生数14381人增长64.1倍;小学教育专任教师1558人,比1978年的653人增长1.39倍,在校学生数27937人增长24.4倍;突破了1978年无职业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的状况,专任教师各70人、25人、56人,在校学生各1801人、351人、4110人。教育使得全县人口不断提高,到2000年全县受教育年限已达5.34年;2007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3.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1%。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不断增加,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职工队伍正发展壮大。
科研事业经费支出不断增加,投资渠道越来越广,科技投入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科技队伍稳步壮大,科技推广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在生产实践中带动作用日趋明显,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
        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卫生专项投入逐年增加,卫生资源配置日趋优化。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卫生事业专项投入达到3463万元,是1978年的69.67倍;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641个,增长45%;卫生技术人员数538人,增长1.37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参与,从根本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7.98‰下降到6.3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1990年的61.1岁上升到2000年的68.9岁。
        改革开放三十年,勐海经济社会取得的各项辉煌成就,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而努力奋斗的成果。如今,全县各族人民正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勐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