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3元创历史最高(第二期)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08-10-28

 

勐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3元创历史高

2007,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始终把农民增收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出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人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首次突破400大关,达到4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据全县11个乡(镇)抽样的200户农村居民家庭的定点调查结果显示:200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78元,比上年增加403元,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快了5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增幅。比全州的2727元减少149元,增幅比全州快5.4个百分点;比景洪的3103元减少525元,增幅快10.1个百分点;比勐腊的2501元增加77元,增幅快7.4个百分点。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

(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创历史最高

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78元,比上年增加403元,增长18.5%,是历史以来绝对值增加最高,增速最快的一年。200020077年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61元、1541元、1628元、1720元、1809元、1916元、2175元和2578元, 环比增加80元、87元、92元、89元、107元、259元和403元;增长5.5%5.6%5.7%5.2%5.9%13.5%18.5%

(二)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叶价格飙升,生猪价格大幅上扬,是拉动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2006年下半年以来,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扬,尤其以2007年二季度表现最为突出,我县茶叶价格飙升,最高综合平均价达76.9/千克,畜禽价格上涨,其它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影响较大。据调查,2007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362元(占纯收入的比重达91.6%),比上年增加354元,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2089元,增加330元,增长18.7%,比上年快4.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纯收入的强劲增长,主要得于茶叶价格的飙升和畜禽价格上涨。

(三)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各级政府配套和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人均工资性纯收入100元,增加26元,增长35.1%,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3.9%。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纯收入85元,增加38元,增长80.8%。农民在本乡地域内提供劳务得到的收入是工资性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四)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加大投入,使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

2007年,由于国家继续实施粮食直补、良种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和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等政策,新增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等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加。2007年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51元,同比增加16元,增长45.7%,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0%

(五)十一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17%

据全县200户调查资料表明,2007年十一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大小排序为:勐海镇3427元,增加542元,增长18.8%;勐遮镇3217元,增加508元,增长18.8%;打洛镇3098元,增加523元,增长20.3%;勐混镇2978元,增加486元,增长19.5%;勐啊镇2677元,增加389元,增长17.0%;勐满镇2176元,增加334元,增长18.1.%;格朗和2125元,增加339元,增长19.0%;勐往乡2125元,增加357元,增长20.2%;勐宋乡2101元,增加365元,增长21.0%;西定乡1714元,增加265元,增长18.3%;布朗山乡1333元,增加235元,增长21.4%

二、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据调查,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2元,同比增加410元,增长22.5%。在生活消费支出的八项构成中,除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因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下降外,其余七项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食品消费支出1121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50.2%,下同),增加110元,增长10.9%2、衣着支出157元(占7.0%),增加43元,增长37.7%3、居住支出279元(占12.5%),增加87元,增长45.3%4、家庭设备用品及其它106元(占4.7%),增加41元,增长63.1%5、交通及通讯301元(占13.5%),增加91元,增长43.3%6、医疗保健消费120元(占5.4%),增加33元,增长37.9%7、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64元(占2.9%),增加23元,增长56.1%8、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消费支出84元(占3.8%),减少18元,下降17.6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0.2%,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饮食讲究营养搭配,食品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居住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住房宽敞明亮;衣着款式新颖大方、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家庭用品更新换代,家庭设备更加完善;摩托车、手机进入百姓家庭,交通通讯方便快捷;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

三、稳定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着力培植支撑农业提质增效和稳步发展的产业群体。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巩固粮食、茶叶、甘庶,做强做大畜牧、林果,提升蔬菜,加快推进发展新兴产业,开拓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空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扩大冬季农业开发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培育名优产品,加快建设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形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产业化的办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二是今年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茶叶、生猪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近来茶叶价格有所回落,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农民收入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寻找农民增收新渠道,培养农产品市场,壮大支柱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农民增收。

三是规范农资市场,防止农资价格过快增长。农资价格的上涨,是农民生产成本扩大的主要原因。生产成本的加大,也就是减少了农民的纯收入。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控制农资价格上涨。一方面各级价格部门应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做好农资价格监测,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动态;另一方面是要切实规范农资市场,坚决制止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农民,并严格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最终零售价格。

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更加务实的政策和举措,扶持壮大和发展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依托农村集镇建设,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农村商贸业和服务业,立足资源优势,鼓励乡村发展传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先解决农民最迫切希望解决的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六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00八年二十一日

  笔: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