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勐海县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的通知

  • 来源 :勐海县文化和旅游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3-05-16 09:48
  • | 部门解读 


政办发202343 

有关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勐海县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勐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428

(此件公开发布)

 


勐海县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

 

为充分发挥勐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茶产业等优势,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推进勐海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助力云南省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典范,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办发〔202247号)《西双版纳州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西政办发〔202286号)等相关要求,结合勐海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西双版纳现场办公会精神、州委州政府勐海现场办公会精神,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把勐海建设成为以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生物多样性体验为亮点、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深度融合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产品体系丰富、服务水平优质、管理运营科学、带动效益明显的康养旅居示范县。

二、发展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环境友好型旅游发展模式融合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要素、全过程,推动绿色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同步保护好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组织领导、社会引导与政策保障的积极作用,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融合发展;广泛激发市场主体主体、群众、旅游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性,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大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推进群众全面参与生物多样性建设,合理配置生态文旅资源,强化生态服务保障,以优质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产品为抓手,扩大生态文旅产品供给,升级生态文旅产品,满足群众多元的文化审美与自然审美需求,让群众享有更加丰富的高质量生态文旅体验。

(四)文旅融合,文生互动。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促进勐海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以生物多样性体验为重点的生态文旅项目建设,探索生态文旅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路径,推动生物多样性与文旅体验的沉浸式互动,构建智慧化的生态文旅产品业态。

 

三、发展目标

以生物多样性展示与保护为抓手,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形成集生物多样性展示、保护、体验、教育、特色商品开发等新型文旅产业。

2025年,全县文旅产业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意识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推广成效明显,群众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意识增强。

2025年,全县基本建“双核、两轴、一环、三片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茶马古道景区、勐景来景区、独树成林景区等为主的传统A级景区提升改造,积极推动勐巴拉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推进旅游金牌村、最美乡愁旅游地、高品质酒店及等级民宿等建设,重点打造以茶茗、茶游、茶养、茶道、茶健为主的茶文化旅游。力争实现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10亿元,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以上;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科技旅游基地、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以上,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7个以上。

四、发展任务

(一)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要素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重点推进茶马古道、独树成林、勐景来等重要景区景点提升改造工作,将保护性展示生物资源与争创A级景区建设、提升改造相结合,建设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理念,以融于自然的生态设计为手段,实施清洁生产,倡导生态化服务和消费,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环境的绿色景区。

积极推动生态住宿、绿色餐饮发展,引导酒店、餐厅、旅游交通的低碳化改造与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文旅产业主业态领域的有效利用,建立绿色酒店(民宿)、绿色饭店、绿色交通等一整套绿色旅游要素体系,鼓励更多文旅产业要素加入绿色低碳转型行列。

鼓励文旅企业节能降耗。实施旅游效能提升工程,开展旅游产业节能减排行动,节约旅游用水、用电、用地等,降低旅游行业资源消耗强度,引进先进技术,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鼓励绿色采购,优先使用节能环保产品,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资源浪费。

培育生态文旅消费理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将生态文旅消费理念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纳入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旅游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倡按需消费,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与浪费。(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政府新闻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

(二)构建文化旅游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新业态产品

发展生物+生态旅游。依托名山名茶、生态农业园区、生态湿地等生物多样性较好区域,开发茶山徒步及制茶全流程参与、生态休闲农业等旅游产品。设计茶山科考、探险、徒步、求知等系列活动,开发生态茶旅产品,打造茶旅生态公园、生态景区。

发展生物+健康旅游。利用中傣药材资源、茶叶资源、绿色生态食品和温泉的疗愈疗养功能,开发打造一批中傣医药康养度假、茶旅养生、生态养生、自然疗愈、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健康旅游产品,打造四季皆宜的康养旅游产品。

发展生物+研学旅游。通过多样生态体验打造研学旅游品牌。推出手工造纸、采茶制茶、农耕劳作等为基础的生产体验活动;以人与自然一体共生的生态哲学展示为基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旨打造一批自然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发展生物+农业旅游。发挥勐海农业农村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乡村观光游向休闲农庄、乡村旅居、田园综合体等乡村综合度假旅游新业态转型升级,择优打造一批交通等基础条件好、传统传统风貌保护优、自然风光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发展生物+美食旅游。依托勐海香米、勐海烤鸡等勐海特色产品,挖掘勐海各民族传统美食文化,重点打造流沙河星光夜市、茶王夜市、勐巴拉星勐夜市等特色夜市街区,整合利用勐海县现有餐饮企业、特色饮品店等,升级打造美食街区、特色主题餐厅,培育生态美食新产品。

发展生物+民族文化旅游。提升旅游名村、生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品质,充分用好传统生物多样性知识,设计体现生物多样性文化内涵并重视社区利益的旅游产品。推动生物多样性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融合,打造勐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产品。

发展生物+科考旅游。以了解和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动、植物科考、茶生态系统科考为核心,推动自然生态区域科考旅游发展,设计深度专业科考旅游线路。依托珍稀物种、茶树种质资源推进资源优势区科考旅游进程。(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保护局勐海分局、各乡镇)

(三)构建文化旅游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旅游线

依托茶文化、边境文化、民族文化、雨林文化等旅游资源,挖掘名山名茶、特色村寨、旅游名村等优势资源,重点推出一批森林康养、名山名茶、户外运动、研学、乡村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新产品。

打造森林康养旅游线路。依托亚洲象国家公园勐海片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滑竹梁子、南糯山风景名胜区、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等资源优势,开发自驾、茶山漫步和茶山骑行等特色产品,打造森林康养体验线路。

打造茶山民俗旅游线路。围绕茶茗”“茶游”“茶养”“茶道主题,开拓采茶·品茶·习茶史、茶山户外、自驾、徒步、商旅、养生、康养度假等,打造勐海七子饼茶文化游、古茶山自驾游、茶山康养游、四季茶学游等经典茶旅主题线路。

打造非遗文化旅游线路。以多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挖掘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美丽乡村等资源,挖掘布朗弹唱、傣陶、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等非遗文化资源,推出以勐景来、曼召、曼朗、章朗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边境小康村、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挖掘民族特色美食文化,开发乡村旅游新路线。

打造科考研学旅游线路。依托亚洲象、古茶山等,加大亚洲象科普和保护、普洱茶研究和保护利用挖掘力度,形成深度主题科考、研学旅游线路。围绕少数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共生文化,打造民族生态文化体验线路。(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构建文化旅游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建设生物多样性与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工程。加强县内水系、湖泊、森林、草地、河流、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推动生物廊道建设;以森林保育、古茶山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抓手,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生物多样性与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积极融入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等融合项目建设。打造自然友好型旅游城市,推进勐巴拉旅游度假区、勐景来景区、流沙河·星光夜市等一批生态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生物多样性与文化旅游融合最佳体验,同步推进生态村落建设。(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责任单位:各乡镇)

(五)构建文化旅游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活动

打造一批具有生物多样主题活动,营造良好旅游氛围。引导开发生态茶园、生态农业、多样生物等主题活动,围绕民族节庆、植树节、生物多样性主题活动等推出生物多样性旅游产品,营造欢乐旅游气氛。持续推动与文旅企业与中小学校、科技部门、美术馆等的合作。举办生物多样性书画展,提高其影响力。抓实景区景点研学基地建设,开展生态茶园”“生物多样性展示长廊等,与工会、中小学生科学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衔接,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用好线上+线下资源,开展一批常态化科普活动,把生态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学习求知之中。推进生物多样性科普活动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林业和草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责任单位:各乡镇)

 

(六)构建文化旅游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教育基地

在以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的景区、重点生态旅游景区、茶园建设科普教育场所,大力开展研学教育,利用生态场景、互动体验、现代科技手段向游客普及生态环境科普知识,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让游客在文化熏陶和生态体验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激发环境保护意愿。开展以保护古茶树、保护亚洲象自然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形成自然教育支持系统。(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责任单位:各乡镇)

(七)构建文化旅游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智慧发展

丰富生态文旅智慧化体验项目和产品。支持生态景区景点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虚拟场景营造,推动生物多样性资源向沉浸式体验转化。开展数字展馆、全息体验等服务,打造多媒体循环剧场,开发生物多样性主题系列演艺活动。发展生物多样性资源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打造探秘古茶园”“飞跃古茶山等互动型、虚实结合型智慧体验、沉浸式体验主题产品。(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林业和草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相关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乡镇对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的全域意识、融合意识,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时研究解决文化旅游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多部门、多主体协同落实的体制与机制,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合力,推动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有序、顺利展开。

(二)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涉及威胁生物多样性相关活动的准入审批制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限制性政策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鼓励性政策,协调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各种保护制度,依法对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落实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州级发展专项资金、专项债券来推动重点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项目建设及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与生物多样性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额度,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规模,鼓励民营经济实体和个人投资,支持多种经济成分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

(四)抓实设施建设。构建以服务生态系统为导向,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友好、环境适应、资源集约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道、湿地、水道、公园、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域内维护生态环境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自然生命支撑系统”,形成支持绿色、生态、低碳旅游的休闲游憩基础设施。以环境友好型材料和本土植物为元素,推动生态绿道、生物廊道、健康步道、滨水廊道建设,串联重点生态旅游区域。旅游休闲游憩节点设计、科普设施等要符合低碳、生态原则。

(五)强化人才保障。加强旅游智库建设,强化与组织部门沟通协调,引进高层次人才、知名企业文旅与生物多样性人才,建设一支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文旅项目开发、营销、规划等专业技术型人才,定期开展培训,更新和提高现有知识技能,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和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的能力。

(六)落实情况报送。请各责任单位结合职能职责,认真梳理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于622日、922日、1222日,经领导审阅后,通过公文交换系统报送至县文化和旅游局。

 

附件:勐海县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指标任务清单

 

 

 

 

附件

 

勐海县文化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

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标任务清单

 

序号

指标性任务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2023

2024

2025

1

2025年,力争实现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全县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以上。

文化和旅游

Ö

Ö

Ö

2

协助开展1个省级国家公园。

林业和草原局、县文化和旅游

 

 

Ö

3

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科技旅游基地、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以上

州生态环境局勐海分局、县教育体育局、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业和草原

Ö

Ö

Ö

4

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7个以上

林业和草原

Ö

Ö

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