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 来源 :勐海县交通运输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3-06-08 04:30
  • | 部门解读 


海政办发〔202357

 

有关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勐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531


(此件公开发布)

 

 

 

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235

 

 

  

 

前言………………………………………………………………5

第一章  发展基础………………………………………………7

一、发展基础……………………………………………………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4

第二章  发展形势与要求………………………………………20

一、发展形势……………………………………………………20

二、阶段性特征分析……………………………………………24

第三章  发展思路及规划目标…………………………………26

一、指导思想……………………………………………………26

二、基本原则……………………………………………………26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28

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33

五、空间布局……………………………………………………34

第四章  主要任务………………………………………………40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综合交通网络………40

二、有效提升养护管理水平……………………………………50

三、积极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52

四、强化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的引领支撑作用………………57

五、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58

六、强化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60

七、深化行业治理现代化………………………………………62

八、规划投资……………………………………………………64

第五章  保障措施………………………………………………66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实到实处……………………66

二、加强体制改革,强化用地保障……………………………66

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活力……………66

四、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能力………………………67

五、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交通绿色发展…………………68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68

七、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全面提升治理能力……………69

八、完善评估机制,适时调整完善……………………………69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70

一、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70

二、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70

三、预防和减缓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71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谋划勐海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起步期,也是勐海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提升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勐海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彰显特色、打造优势,聚焦写好“安、快、畅、美”四篇文章,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着力增强行业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服务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发展。

为科学指导勐海县“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官作用,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7~2030年)》《云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云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西双版纳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勐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勐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民族地区交通普惠发展、交旅融合发展,研究制定《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勐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统筹引领勐海县“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文件。规划在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远发展架构基础上,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重大政策,涵盖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养护管理、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安全应急等多个领域。

规划时限: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勐海县主动融入西双版纳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格局,坚持谋长远、抓机遇、补短板,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不断改善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深化行业治理,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勐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勐海县按照“促投资稳增长”的总体要求,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57.2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2.90倍,为全县顺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新增915.80公里、达到26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25.97公里,勐海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于2020年宣告结束;普通国道总里程达95.48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100%;普通省道总里程达158.44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100%;全县水域通航里程达80公里,全年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五年来,勐海县有序推进勐海通用机场、景洪至勐海至打洛铁路前期工作,全面开展县域渡口码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渡口及航运企业的安全巡查。

表1-1 勐海县公路指标(2020年)

行政等级

里程

技术等级

(公里)

高速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合计

2649.67

25.97

 

235.33

207.67

2180.70

国道

121.45

25.97

 

95.48

 

 

省道

158.44

 

 

139.85

18.59

 

县道

580.52

 

 

 

189.08

391.44

乡道

843.07

 

 

 

 

843.07

村道

804.19

 

 

 

 

804.19

农场道路

142.00

 

 

 

 

142.00

公路密度

二级及以上级公路比重

(公里/百平方公里)

49.36

9.86%

(二)交通运输骨架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显著提升

内联外通的公路骨架基本成型。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景洪至勐海段建成通车,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开工建设,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勐海县城至打洛段(含布朗山互通班章连接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国道G219线实现二级公路全覆盖、省道S228实现三级及以上标准贯通,勐海县南北中轴、东西互联通道骨架初步成型,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围绕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畅通县乡道,打通断头路,累计完成县道升级改造138.11公里,全县11个乡镇的通乡公路除布朗山公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以外,其余10个乡镇已完成三级路面提升改造,交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愈加强劲。

(三)交通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脱贫摘帽目标提前实现

“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引领,脱贫攻坚兜底性目标圆满完成。“十三五”以来,勐海县按照交通运输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网络,提高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推动全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勐海县累计完成建制村通硬化沥青(水泥)路955.4公里、自然村“村村通”公路263公里、自然村公路“晴通雨阻”项目278.7公里,解决了全县85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问题,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9.61%,有效助推农货“出山”“进城”,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农村公路品质稳步提升。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经济干线建设、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危桥改造工程。截至202012月,全县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98.17公里、窄路基路面改造44.58公里、危桥改造14座,民众出行品质显著提升。

公路管理养护水平稳步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整体水平,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改革,积极开展“爱路护路”“公路桥梁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完成全县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的各级路长上牌公示,勐格线参评交通运输部“最美农村路”。截至2020年,全县公路养护里程达2481.7公里,国道、省道、县道经常性养护率均达100%,乡道经常性养护率达到91%,村道经常性养护率达到84%;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优良中路率达到88.03%87.24%81.84%73.08%,基本实现了“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见效”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公路“通、平、美、绿、安”。

(四)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城乡客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统筹城乡需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农村客运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截至2020年,全县建成二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6个;共开通市际班线8条、县际班线8条、县内班线44条,拥有出租车40辆、城市公交91辆、班线客运266辆、网约车33辆、4.5吨以上(含)货运车514辆,城乡客运均等化显著增强,乡镇及建制村通班车率实现100%覆盖。

2.城市公交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出台,结合勐海县新城规划建设、产业集聚、人口集居等情况,陆续开通勐海到八公里工业园区、勐海到勐海镇等公交线路,优化调整3条公交线路,逐步实现县城老城区公交向工业园区等城郊区域延伸。截至2020年,全县拥有公交车91辆,公交车万人拥有量达到2.74标台,公交营运线路达5条。针对出租车服务不规范、违规经营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出租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研究出台了相关专项治理措施;建立出租车暗访机制,每月通报出租车企业服务质量考核情况。

3.货运势头发展迅猛

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在管理技术、项目扶持和资金补助等方面积极培育本土物流企业,不断加强物流信息链和货物畅通链建设。积极引导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至“十三五”末,重型载货汽车比重75%,较2015年上升15%

4.邮政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为中心,全面提升邮政服务均等化水平,重点实施快递下乡和快递转型升级。截至2020年,全县邮政行业业务收入0.55亿元,邮政寄递285.6万件,快递网点标准化率达到100%,乡镇快递覆盖率达100%,全面实现村村通邮的小康目标。

5.交旅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

围绕创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西双版纳春城“两张名片”,不断拓展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客运枢纽与旅游景区交通衔接畅通,精品自驾游旅游线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服务与旅游行业间信息共享,旅游客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网络化经营基本形成,旅游运输企业跨区域旅游包车经营不断发展,“快进慢游”的便捷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五)绿色平安交通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绿色交通发展成效显著

严格执行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节能环保、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制度方案,组织开展环保专项督查、全县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项目自查和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工作。截至2020年初,“美丽公路”里程达307.16公里,“公路绿化”里程达834.23公里。大力倡导交通运输装备绿色化,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强化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营运黄标车、旧船舶提前淘汰,并积极引导和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应用节能环保型工具。截至2020年,全县共淘汰老旧汽车3595辆,引进新能源汽车5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平安交通发展成效显著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勐海县严格落实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岗位责任,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和集中整治工作,推进实施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两客一危”安全闭环管理目标超额完成;着力推进干线公路山区安保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完善避险带、降温池、黄闪灯等安保设施功能;推进干线公路服务区、停车休闲观景区、停车港湾建设,道路运输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运输服务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安全应急管理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事中风险预防”转变。积极配合省州完善水上交通安全设施储备工作,对重点库湖区渡船、渡口进行优化改造,推进渡运安全监控系统建设。

3.智慧交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大力加强交通科技推广应用,较好地推动了全县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积极提升出租车、公交车、驾培等行业动态监管水平,实现了全县非现场执法、道路客运、危险运输企业动态监管;全面整合运输资源,互联网售票、手机APP售票、微信售票、异地售票等多种售票方式快速推广;新发展ETC用户37538辆,完成目标任务的93%,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100%;加快完善区位安保监控系统,完成执法记录仪和采集站建设,初步实现了无线稽查、网上办公等功能;全面加强新兴平台应用推广,启用“一部手机办事通”及“一部手机游云南”网上自助处理系统,实现了县域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得到全面升级,有效助推城市经济转型。

(六)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1.行业改革持续深化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双公示”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信息公开透明化,“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实现88项业务网上申请、审核、批准、办证“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其中“最多跑一次”30项、“立等可取”16项、“零跑腿”34项。

2.行政执法水平显著提高

着力加强交通运输业政策法规宣传,强化人民群众的法治交通意识,努力推进“三基三化”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以“蓝天保卫战”生态治理为契机,出重拳整治涉矿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和“跑冒滴漏”现象,公路沿线环境显著好转。同时,加大公路红线控制管理,规范项目许可,加大道路清障力度,加大绿化养护力度,确保“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取得实效。利用政务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行业性网站等公开工程项目招投标、各大工程项目的详细情况、重点建设项目形象进度等政务信息,畅通信息渠道,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效能。

3.队伍建设有效提升

强化作风建设力度,切实抓好人才建设,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敢于争先、务实清廉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勐海县交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队伍建设的同步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勐海县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能够基本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一)对外通道结构单一,区域交通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勐海县的对外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形成,大交通格局有待进一步拓展。一是城市对外通道衔接功能薄弱。勐海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是滇西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转换枢纽。但由于勐海县境内尚未通铁路,澜沧江干线航道距离勐海县城区、口岸等人口集聚区较远,港口集疏运体系相对落后等原因,导致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及对外交通保障能力不强。二是内部通道尚不完善。勐海县东西向(横向)通道仅有孟海至景洪开通高速、南北向(纵向)通道尚未通高速公路,全县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仅为9.86%,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3.4%)。全县交通运输通道布局也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北部地区对外通道少,等级偏低,通行能力较弱。

(二)交通网络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勐海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65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49.36公里/百平方公里,较云南省较云南省公路网密度(66.80公里/百平方公里)少17.4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占通车里程的0.98%,严重落后于西双版纳州平均水平(3.98%)。勐海县中心城区存在过境公路,交通高峰期节点负荷过重,县域外围乡镇(如西定哈尼族布朗乡、布朗山布朗族乡、勐阿镇、勐往乡)干线公路覆盖不足。受地理环境、资金制约等因素影响,全县连通乡镇节点的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和服务能力较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不高,整体技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抗灾害能力弱,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农村公路整体服务品质与“四好农村路”和乡村振兴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运输服务品质效率亟待提高

区域间和城乡间运输服务发展仍不平衡,部分地区运输服务还比较落后,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网络不健全,群众出行乘车难问题依然存在。运输结构仍然不合理,道路运输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冷链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还未得到广泛应用。运输服务新旧业态发展不平衡,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传统班线客运在提供个性化、高品质运输服务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传统货运向现代供应链管理、全流程物流服务转型较为缓慢;网约车、共享交通等新业态还没有迈入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输服务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深化。高品质多样化运输服务供给不足,定制巴士、旅游客运、公务包车等服务模式发展滞后;无缝化、一体化衔接不畅,货物多式联运水平不高,“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四)运输衔接能力不足,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滞后

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相对滞后,“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协同管理”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重要枢纽聚集辐射能力不强,缺少具有带动性综合性客运枢纽和大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难以满足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产要素高效率流通需求。

(五)节能减排、交通信息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绿色低碳循环交通体系建设相对缓慢。勐海县公共汽车新能源车型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低碳出行方面,公共自行车的布点和车辆的投放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交通科技和交通信息发展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勐海县交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顶层设计、基础数据匮乏、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能力较弱、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一是对交通信息化建设顶层规划设计认识不足,如缺少对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等方面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二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的投入制度保障还没有形成,制约着信息化发展;三是重监管轻服务现象较为严重,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便捷化出行服务、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等方面相对滞后,信息技术用于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的动力不足;四是资源共享力度不足,各个部门独立发展,缺乏沟通,需要大力整合,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五是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六)交通建设支持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用地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刚性约束日益加强,交通建设用地更为紧张;二是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受国家严格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影响,交通公益性项目财政资金缺位、经营性项目融资成本增加,建设融资压力进一步提升;随着交通建设债务不断累加,资金链断裂风险也日益严峻。三是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但节能减排相应的政策优惠、资金引导、技术支持和奖惩激励等仍显不足。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交通建设融资渠道有待拓宽。随着征拆补偿标准、水土防治要求、材料和人工单价的提高,交通建设成本不断提高,加之交通建设项目多、投资大的特点和勐海县经济基础较差,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现状导致多数交通建设项目资金匮乏。同时,缺乏长效可靠的资金来源,交通建设资金缺口逐步扩大,成为全县公路建设的瓶颈,制约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重点项目协调力度有待加强。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征地、拆迁等任务繁重,且时间紧,加上重点项目投资结构有省、州相关部门,往往在办理项目用地审批、争取建设资金、开工建设等工作的有关手续时,存在交通、发改、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之间沟通协商的困难,阻碍了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群众利益,对重点项目沿线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十分艰巨,协调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交通全面改革有待深化

随着大部制改革和交通费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有交通体制机制问题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交通管理责权不够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未能理顺、内河水运建设缺少融资平台、农村公路养护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等方面。随着勐海县交通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升级,交通建设以及运输服务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各种行政性、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对交通的束缚不断加深。交通运输业必须不断深化交通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运输协调机制。

 

 

 

 

 

 

 

 

 

 

 

 

 

 

 

 

 

 

 

 

第二章  发展形势与要求

一、发展形势

从国际发展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从国内发展环境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云南省发展环境看,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全省综合交通、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正逐步形成协同效应,发展方向目标思路措施更加明确,发展基础更加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特别是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在云南交汇叠加,我省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凸显。同时,云南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没有根本改变,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有与现代化差距较大的问题,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从西双版纳州发展环境看,全州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昆曼国际大通道进一步完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更加务实有效等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将为西双版纳州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但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外经济贸易竞争更加激烈。

“十四五”时期是勐海县高质量建设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关键期,历史任务、主要矛盾、竞争格局等将发生根本变化。交通运输发展要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全面夯实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交通是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总抓手,《云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云南打造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和辐射全球的国际综合交通门户枢纽,构筑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陆海新通道。“十四五”时期,勐海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勐海县交通运输发展要充分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强化南北中轴,畅通东西互联”,充分发挥交通在畅通市场大循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支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交通干线为纽带,有效配置资源、优化空间开发结构,支撑全县“两核、两轴、四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二)支撑重大战略实施,要求积极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

“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等重大国家区域战略部署将集中实施、深入开展。此外,“澜湄合作”机制、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将为勐海加快发展提供新的契机。面对多重重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勐海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彰显特色,强化区域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积极对接各级战略需求,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做强物流通道产业,强化网络衔接能力、增强运输通道能力、提高衔接转换能力,以建设促进各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提升交通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保障能力,有效释放政策红利,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建设,要求加快农村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勐海县“两核、两轴、四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和村镇建设将进一步加快。这就要求勐海交通必须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和发展特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步优化,巩固拓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成果,推进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鼓励农村公路与产业充分融合,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强化示范引领,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坚实保障,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交通强国”“新基建”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数字化、信息化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交通运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推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勐海交通坚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刻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全面推进智慧交通在“知、传、感、用”各个环节的快速发展,加快智能技术的深度推广应用,以技术进步牵引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治理能力。大力支持发展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加快建设智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一批新基建建设项目,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助力加速交通运输走进数字创新时代,持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行业治理能力。

(五)建设“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交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全力建设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着力做好“茶”“粮”“绿”三字文章,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交通运输必须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项目选址选线生态设计,更加注重沿线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背景下,要求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引导运输需求更多选择大运量、组织化、生态友好型运输方式,推进“公转水、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倡导绿色出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保护。

(六)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勐海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努力提高交通行业治理能力

加快推进现代化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勐海交通持续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继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交通运输事业的公众参与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二、阶段性特征分析

结合宏观发展形势与要求,总体判断,“十四五”时期勐海县交通运输发展的突出特征是:

1.仍处于基础设施加快成网的攻坚时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不充分,仍是当前勐海县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需保持一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加快境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贯通,继续完善省级公路网,全面提升城乡基础网,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的总体供给能力。

2.仍处于运输服务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全面提升运输服务效率与品质,培育运输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提供更加可靠、可见、可控的货运服务。

3.将进入运输结构加速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运输结构将加速调整,公路承担的中长途客货运输将逐步向铁路转移,在中短距离客货运输以及惠及全民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适应个性化旅客运输需求、提供其他运输方式集疏运、保障应急救灾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公路交通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4.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求交通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进一步调整要素投入机制,加快推广绿色、环保、低碳的建设方式和运输组织方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5.将进入行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我国实施收费公路管理政策调整、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统筹推进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第三章  发展思路及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州委、州政府现场办公会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彰显特色、打造优势、加快发展,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建设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交通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综合协调一体化发展转变、由通道建设为主向通道与枢纽建设并举转变、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服务并举转变、由要素投入为主向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并举转变,扎实做好“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篇大文章,加快构建内联外通、能力充分、服务均等、便利可靠、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全局性原则。聚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及交通强国、乡村振兴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彰显特色、打造优势、加快发展,强化勐海县与周边地区的快捷联系,充分发挥我国通往缅甸、泰国及整个东南亚距离最近的陆路通道的优势,系统推进、重点突破、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加快交通强县建设,支撑服务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国土空间开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

适度超前原则。经济要发展,交通是先导,勐海县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抢抓机遇、跨越发展,既要满足近期发展需求,又要谋划远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保障作用,强化南北中轴,畅通东西互联,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先行引导作用。

统筹协调原则。着眼全局、统筹谋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结构、升品质、提效率为重点,强化各种交通方式协调有效衔接,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各环节,推动交通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和发展质量。同时,又要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利用等外部条件的衔接,践行“多规合一”,切实增强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前瞻性。

服务为本,提质增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民生交通”理念,坚持民生优先惠及群众,把建设人民群众满意交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属性,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把提质增效升级作为发展的衡量标准,切实处理好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努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原则。全面、系统、协同推进行业改革,强化顶层制度框架设计,着力补齐机制短板,破除体制弊端,实现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把创新放在交通强国建设的核心位置,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交通运输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节能减排,顺畅高效原则。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导向,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充分挖掘结构性和管理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潜力,建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立足勐海县综合交通发展现状,按照州委、州政府对勐海县的发展定位,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到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东西贯通、南北高效的综合运输通道,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全面提升,勐海节点地位得以凸显,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全面适应“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发展需要。

1.基础设施能力充分、衔接顺畅

综合交通布局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东西贯通、南北高效的综合运输通道,勐海至孟连、勐海至打洛公路通道高速化,景洪至勐海铁路、勐海通用机场项目、野谷塘岔河人行渡口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交通+旅游”“交通+产业”有效支撑“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

基础设施总量明显扩大。综合交通投资力争突破200亿元,实体线网(公路+航道)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力争景洪至勐海铁路纳入《云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期调整),补齐铁路运输短板,切实提升勐海对外联通能力、改善区域末梢地位。公路里程突破至2900公里以上,新建高速公路112公里,新改建完成农村公路640公里,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高。四级航道里程达80公里,湖库区航运设施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

等级结构更加优化,服务覆盖更加广泛。做好做优勐海通用机场项目;提高公路网络畅通性,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10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100%,通三级公路的乡镇比例达到100%,全县所有乡镇、 重要景区、重要产业园区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联通,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100%,邮政快递城乡末端网络更加健全。

2.运输服务保障有力、便捷高效

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高速公路优等路率(MQI)达到90%以上,普通国道优良路率(MQI)达到85%以上,普通省道优良路率(MQI)达到80%以上;农村公路实现有“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路长制”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中路率(MQI)达到85%以上。

公众出行更加便捷。旅客出行服务系统更加智能,旅客联程运输比例大幅提升,客运“电子客票”广泛应用,二级以上道路客运站和定制客运线路电子客票覆盖率达到100%,客运出行体验显著提升。区域出行快速化、城际出行便捷化、城市出行绿色化、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乡镇拥有等级客运站比例达100%,县城与周边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具备条件的客运班线完成公交化改造,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AAAA级及以上。共享交通、定制客运、网络预约、互联网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得到长足发展,交通运输与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机制初步形成。

物流运输集约高效。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物流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货运“一单制”加快推行,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冷链运输、驮背运输等各种运输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国际货物运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口岸多通道”工作模式、“只跑一次”制度进一步发展;城区配送体系、夜间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更加健全,农村货运站与物流、邮政快递等实现融合发展,农村快递服务网点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社区)快递服务通达率90%

枢纽衔接逐步顺畅。加快勐海县综合交通枢纽和片区综合交通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和集约化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旅客换乘更加便捷顺畅,货物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高,枢纽集疏运系统更加完善。

3.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环境友好程度进一步提升,资源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废旧材料再生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美丽公路”与热带雨林景观、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融合发展得到省内外的充分肯定。新增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城市公交、出租车占比不低于50%充电桩、加气站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广泛覆盖,运营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3.5%综合运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4.信息化智能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对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不断增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基本实现。交通通信网络广泛覆盖,交通感知网络基本建成,非现场执法水平显著提升。“两客一危”和重载货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安装率达到100%,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电子运单应用覆盖率达到90%,普通国省道高精度二维电子地图100%全覆盖,重点江域、库湖区电子航道图100%全覆盖。“互联网+综合运输服务一张网、旅客运输一票到家、货物运输一单到底、公共信息一站解决、服务监管一号通畅、监测应急一体联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5.安全应急保障有力

交通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运输安全态势保持平稳。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安全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5%以上,普通国道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0%以上,国省干线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隧道)处治率100%,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高风险路段处置率达到100%,县、乡、村道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处治率达到100%。高速公路重点段、普通国省道重要节点运行实时监测数据接入率达到90%,一般灾害情况下普通国省道、县道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在2小时以内;重点水域营运性船舶监测覆盖率达60%,主要航道应急救助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重点旅游库区、湖区不超过90分钟,安全监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6.行业管理规范高效

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交通运输文明素质普遍提高。交通运输投融资、建设、养护、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运输服务标准更加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交通运输行政违法案件查处率达99%,结案率达到100%,执法处罚正确率达到98%以上,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有责投诉率下降至2%以下。干线公路平均超限率控制在4%(含)以下。

简政放权持续深入。依法行政能力大幅提升,综合执法取得新进展,简政放权持续深化,政务更加公开透明,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90%以上。

人才队伍精良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持续优化,行业人才发展环境和教育培训水平显著改善,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表3-1 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指标表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

2025

备注

公路

公路总里程

公里

2650

>2900

预期性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25.97

135

预期性

通三级公路的乡镇比例

%

90.91

100

预期性

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

%

89.61

100

预期性

水运

四级航道里程

公里

0

80

预期性

航空

开工建设机场

0

1

预期性

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AAAA级及以上

%

100

预期性

普通国道优良路率(MQI

%

85

约束性

普通省道优良路率(MQI

%

80

预期性

农村公路优良中路率(MQI

%

85

约束性

行政村(社区)快递服务通达率

%

90

预期性

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电子运单应用覆盖率

%

90

预期性

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服务覆盖比例

%

100

约束性

高速公路ETC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两客一危”和重载货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安装率 

%

100

预期性

绿

新增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城市公交、出租车占比

%

50

预期性

运营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

%

5.0

预期性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

%

3.5

预期性

国省干线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隧道)处治率

%

100

约束性

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高风险路段处置率

%

100

预期性

县、乡、村道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处治率

%

100

预期性

一般灾害情况下普通国省道、县道应急救援到达时间

小时

2

预期性

一般灾害情况下,受灾干线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

小时

12

预期性

主要航道应急救助到达时间

分钟

45

预期性

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

%

90

预期性

交通运输行政违法案件查处率

%

99

预期性

干线公路平均超限率

%

4

预期性

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至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省一流”的交通强省示范县,形成“内联外通、能力充分、服务均等、便利可靠、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高水平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全县经济、产业的支持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有利支撑“8423出行交通圈”(县城至各乡镇80分钟直达、县城至周边城区40分钟通达、全省主要城市2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及南亚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13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南亚东南亚国家1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总体满足交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五、空间布局

(一)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在充分整合勐海县既有通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勐海县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布局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立足勐海主体功能定位,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国家战略,积极实施区域合作共赢策略,打造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重要门户,实现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开放合作。

1.公路网布局

正确认识和把握勐海在全省、全州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乡村振兴建设要求,围绕“强化南北中轴,畅通东西互联”发展思路,对勐海县公路网合理布局,形成南北畅通、东西快捷、城乡一体、衔接高效的“一纵两横”县域干线公路网布局,实现县域内公路网对外通道布局的优化,连接所有乡镇,通达重要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全面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设施供给水平。

表3-2 “一纵两横”县域干线公路网

通道简介

主要项目

备注

纵一(思茅至打洛通道)

思茅区—景讷乡—勐往乡—勐阿镇—勐海镇—勐混镇—布朗山乡—打洛镇—缅甸

思茅至打洛通道呈南北走向,贯穿整个勐海县,是北向沟通滇中城市群、南向衔接东南亚国家的一条便捷通道,是勐海县整个城市发展的纵向中轴,是勐海县重要的经济发展带。

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勐海县城至打洛段(含布朗山互通<班章>连接线)

“十四五”建设项目

S228景勐澜沧江大桥

“十四五”建设项目

S228勐海至勐往公路

储备项目

横一(惠民至景洪通道)

澜沧—勐满镇—勐遮镇—勐海镇—勐宋乡—格朗和乡—景洪—滇中城市群/东南半岛

惠民至景洪通道呈东西走向,向西连接滇西城区,向东主要连接景洪至滇中/东南半岛,沿线途径勐海县城,是勐海县最重要的东西向通道,对于加强勐海与东西向城市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可极大带动区域的共同发展。

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勐海段)

“十四五”建设项目

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景洪至勐海段

建成通车

国道G219线勐海县城过境段

“十四五”建设项目

国道G219曼贺东至勐海公路

“十四五”建设项目

景海高速互通至勐海县城公路

“十四五”建设项目

景洪至勐海同城大道

储备项目

横二(勐满至打洛至勐龙通道)

澜沧—勐满镇—西定乡—打洛镇—布朗山乡—景洪

勐满至打洛至勐龙通道呈东西走向,向西连接滇西城区,向东连接至勐龙240通道,与景洪(绕城)至勐龙(240界碑)高速公路连通。

打洛至勐龙高速公路

“十四五”开展前期

勐海县勐满至打洛高速公路

储备项目

西双版纳州旅游西环线公路工程(结良至卫东段)

“十四五”建设项目

 

2.铁路网布局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我国通往缅甸、泰国及整个东南亚距离最近的陆路通道的区位优势,围绕“主动衔接沿边铁路,搭乘中老铁路“快车”加速推进沿边开发开放”的思路,加快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一横一纵”铁路网发展格局。

一横:景洪至勐海铁路、勐海经澜沧至临沧铁路(勐海段);

一纵:勐海至打洛口岸铁路;

3.水路网布局

1)航道整治

充分把握云南省实施水路“提级延伸”工程的契机,加强水运资源的提质增效和协调融合,全面推进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四级航道建设,推动澜沧江支线航道、河库区航道升级改造,加大水资源旅游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干支相通”“支支相连”的内河航道网。积极推进现代化海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海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健全法律体系、建设防污清污机制、推进海事信息化建设,提高海事服务水平。

2)港口码头

全面推动勐海县勐往乡灰塘村野谷塘岔河人行渡口建设,加强港口资源整合,建设港口集疏运通道,打通“最后一公里”,促进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

4.航空网布局

抓住国家开放低空领域的机遇,加快勐海通用机场建设,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旅游观光、私人飞行、气象探测等消费类通用航空业务和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公共通用航空业务,努力培育通用航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全县低空经济发展。

(二)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充分发挥我国通往缅甸、泰国及整个东南亚距离最近的陆路通道的区位优势和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优势,构建以勐海县综合交通枢纽、勐海通用机场、勐海火车站为核心,勐海县打洛镇综合交通一体化、勐海县勐遮镇综合交通一体化相互补充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加快城市公交首末站、出租车停靠站、乡镇等级客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区域交通堵塞,释放交通路网通行能力。充分把握打洛国家一级口岸的优势,加快区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构建以打洛公铁联运货运枢纽为核心,勐海县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勐海县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相互补充的货运物流体系,提升货运集散效率和换装功能,实现与货物的快速运输和转换。

 

 

 

 

 

 

 

 

 

 

 

 

 

 

 

 

 

 

第四章  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围绕“立体互联、快速转换”的发展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尽快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发展转变。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一)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充分发挥勐海县交通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省“双十”重大工程建设,优化通道结构配置,加快推进通道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提升以勐海县为中心的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构筑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为打造“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二)公路网建设

积极推动外联内畅的公路网融合发展,加快国家高速公路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孟连至勐海沿边高速公路有序发展,统筹实施国道219、省道228提升改造,加强县际公路互联,推进自然村组尤其是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使农村公路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

1.加快构建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深化勐海县高品质快速网建设,畅通高速公路主动脉。围绕“立体互联、快速转换”的布局思路,着眼于沿边地区高速公路基本网络化、滇西南一体化建设,重点推进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勐海县城至打洛段(含布朗山互通班章连接线)、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勐海段)、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勐海西互通延长线建设项目,提升勐海县与滇西地区、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联系,畅通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带的连接主通道。规划研究打洛至勐龙高速公路前期论证工作,争取纳入上位规划,形成贯穿勐海沿边地区的快速通道,极大改善打洛、布朗山、勐龙等乡镇交通可达性,提高交通走廊的通行能力。

专栏1:高速公路建设重点项目

续建项目:

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勐海段),全长54.825km,总投资76.18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76.18亿元。

新开工建设项目:

G8512 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勐海县城至打洛段(含布朗山互通班章连接线),全长58km,总投资101.80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101.80亿元。

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勐海西互通延长线建设项目,全长1.802km,总投资1.8327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1.8327亿元。

前期工作项目:

打洛至勐龙高速公路,全长70km,总投126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0.25亿元。

2.加快形成完善的干线公路网

加快境内普通国省道提档升级,全面消除境内外通道断头路,优化对内路网结构,着力解决长期以来的“肠梗阻”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快速、高效的运输通道网络。

1)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功能

结合勐海县经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及沿边开发开放要求,统筹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发展,重点推动景海高速互通至勐海县城公路、国道G219线勐海县城过境段快速化改造,优化路网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与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农村公路的有效衔接。加快提升沿边国道219服务水平,全力实施国道G219曼贺东至勐海公路提升改造,完善干线公路网服务县域经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能力。推进普通公路服务区、停车区、休息区等区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充电站、加气站等新能源设施,更好地服务公众出行,营造“畅、安、舒、美”的公路环境。

2)协调好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建设的关系

对于同一通道内的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道,要对建设时序、通道线位、建设标准进行合理安排,节约集约利用资金、土地。

专栏2:干线公路网建设重点项目

贯通国道219提升改造项目1个:国道G219曼贺东至勐海公路,全长71公里(改建一级公路48公里、二级公路23公里),总投资42.6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10亿元。

有序推进普通国道城镇过境段改造项目1个:国道G219线勐海县城过境段,全长30km(改建一级公路),总投资17.9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10亿元。

打通省道断头路项目1个:S228景勐澜沧江大桥,新建大桥1座,总投资2.7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2.7亿元。

拓展高速公路出入口项目1个:景海高速互通至勐海县城公路,全长8km(改建一级公路),总投资10.32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10.32亿元。

3.推进建设广泛的农村基础网

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让农村公路由“通”到“畅”,由“畅”到“安”,由“安”到“美”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服务勐海经济快速发展。

1)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路网

结合新型城镇化布局和乡村振兴建设要求,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保障。推进以重点乡镇、建制村和经济节点为网点,主要服务乡村地区对外沟通交流及产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公路进行提等改造升级,着力加强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其他运输方式衔接,构建高效衔接的农村公路网,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促进形成全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通乡镇公路网络,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构建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

结合乡村产业布局和特色村镇建设,推动串联乡村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主要产业和资源节点和特色村庄的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构建广泛覆盖人口聚居的主要村庄、直接服务农民群众出行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贯通农村公路循环路、断头路,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和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着力保障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交通出行需求。

3)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

围绕云南省全域旅游、大滇西旅游环线和西双版纳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以打造“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加强农村公路规划与勐海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等统一规划建设,推动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完善农村公路服务设施,开展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实施“美丽公路”建设。继续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力争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畅途,唱响“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城市名片。

4)营造安全宜人的农村公路交通环境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实施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提升农村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基本消除现有县、乡道危桥和村道上的大中危桥,完善安保、排水等附属设施,服务群众安全出行;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美丽公路”改造项目,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水平和抗灾能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实施。

 

专栏3:农村公路网建设重点项目

Ø 农村公路骨干路网项目6个,总投资70.86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8.92亿元。

勐海镇曼真至大益庄园公路,改建二级公路2km

西双版纳州旅游西环线公路工程(结良至卫东段),改建三级公路47.16km

勐海县曼谢村至曼勒村绕城公路,新建三级公路8.1km

勐海镇曼扫村至勐海通用机场公路,新建一级公路9km

勐海县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项目,改建三级公路1152.312km

勐海县千年茶王之旅精品自驾车旅游线路建设项目,改建三级公路31.6km、四级公路27.7km

Ø 农村公路基础网络项目7个,总投资93.70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9.75亿元。

勐海县建制村通双车道建设项目,842公里;

勐海县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改建四级公路587km

勐海县建制村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建设项目,842公里;

勐海县国边防公路,424公里,改建三级公路309km,改建四级公路119km

黎明农场通组道路,改建四级公路40km

国有林场林区道路,改建四级公路241km

黎明农场道路,改建四级公路,42.061km

高速公路进场道路,改建四级公路,132km

Ø 农村公路建设品质项目3个,总投资0.40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0.34亿元。

①勐海县南糯山至布朗山“美丽公路”改造工程,全长103km,路域环境整治,完善沿途服务设施,提升品质;

②勐海县勐混至景真八角亭“美丽公路”改造工程,全长29km,路域环境整治,完善沿途服务设施,提升品质;

③县道K31“美丽公路”改造工程,全长15km,路域环境整治,完善沿途服务设施,提升品质。

Ø 营造安全宜人的农村公路交通环境项目4个,总投资1.42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0.53亿元。

①勐海县县、乡道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项目,隐患里程84.33公里;

②勐海县村道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项目,隐患里程618.103公里;

③勐海县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10座;

④勐海县新建农村公路桥梁(中小桥)项目,62座;

(三)铁路网建设

围绕云南省铁路“补网提质”工程建设,积极谋划勐海县铁路网布局,加快形成“一纵一横”铁路网,着力完善勐海县综合交通体系,以铁路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十四五”时期,积极推进景洪至勐海铁路纳入《云南省铁路“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加快项目争取力度,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有力促进勐海与景洪同城化发展。中远期规划建设澜沧方向、打洛方向的铁路支线,进一步完善勐海铁路货运网络,提升铁路货运能力,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着力打造打洛公铁联运货运枢纽。

专栏4:铁路网建设重点项目

铁路干线项目1个,景洪至勐海铁路,约64公里,预计总投资48.50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0.30亿元。

(四)航空网建设

结合国家低空开放政策,加快推进勐海通用机场建设,拓展应急救援、商务运输、航空货运、飞行培训、国防战备、飞机托管维修、临空产业、农业科技旅游、科学试验、勘察设计等服务领域,更好地满足勐海县农林业发展、生态保护、应急救援、国防战备等需求,实现勐海县航空运输“零突破”,进一步推进勐海县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促进勐海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栏5:机场建设重点项目

通用机场建设项目1个:勐海通用机场,预计总投资5.05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1亿元。

(五)水运网建设

抢抓云南省水路“提级延伸”工程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水运绿色节能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干支相通”“支支相连”的内河航道网,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构建港、航、船协调发展的内河航运体系。

1. 完善航道网络体系,加快融入澜沧江航道网

以提升高等级航道通行能力为重点,全力实施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四级航道建设,加快灰塘码头公水联运发展,推进现代化海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海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健全法律体系、建设防污清污机制、推进海事信息化建设,提高海事服务水平。

2.推进港口能级提升,加大对外开放协作

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航运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勐海县勐往乡灰塘村野谷塘岔河人行渡口提升改造,有序推进沿江沿河小型码头、停靠点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推动港口信息化建设,提高水运服务品质。积极引导水上旅游客运发展,完善库区等封闭水域旅游码头设施,开展游艇码头和高端旅游客运试点工作。

3. 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水平,充分考虑救灾基础设施建设

以重点通航水域便民交通码头、航道、海事巡逻船、安全监管系统建设为重点,强化安全管理,提升安全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巡航救助一体化船艇和海事监管、船舶应急设备库建设,加大对监管救援装备、视频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基础配套设备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强水上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协调联动,提升水上应急能力。

强化水路运输企业准入管理,加大水上涉客运输安全治理,严禁水上涉客运输企业违法运营、超经营范围经营。积极推进渡口标准化建设,加强老旧码头、渡口升级改造,加强航道整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船舶安全技术准入要求、船检技术标准和强制报废标准。完善老旧船舶管理制度,加快推动老旧船舶更新换代、技术改造。完善船舶安装防碰撞等技术装备,提高船舶装备主动安全防御能力,提升安全性能。

专栏5:水运建设重点项目

港口码头扩建项目1个,云南便民交通码头西双版纳州建设工程(勐海县勐往乡灰塘村野谷塘岔河人行渡口),总投资0.37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0.37亿元。

(六)交通枢纽建设

1.构建运行高效的客运枢纽体系

围绕客运“零换乘”目标,增强交通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规划衔接,加快机场、铁路、公路与城市公交相互衔接的区域性综合性客运枢纽建设。积极推进勐海县通用机场建设,发展通用航空、铁路运输服务,快速融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强化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加快勐海县综合交通枢纽(勐海县城乡综合物流中心)、勐海客运站提升改造项目、勐海县打洛镇综合交通一体化、勐海县勐遮镇综合交通一体化项目实施进程。全面完善农村客运设施,提升乡镇客运等级,完善建制村招呼站、自然村招呼站点的建设,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招呼站(牌)全覆盖。

2.构建衔接顺畅的货运枢纽体系

围绕货运“无缝衔接”目标,持续引导和促进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的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发展,推进通用集散型、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传统货运场站向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探索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优化产业运输结构,实现降本增效。

二、有效提升养护管理水平

加快健全管理养护机制,不断提高综合运输网络效益;加快由以系统管理为主向以行业管理为主转变,下好交通运输发展“一盘棋”,在更高层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一)全面加强国省干线养护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和日常养护,提升公路路况水平,实现公路路面技术状况逐年提升,探索形成一系列预防性养护技术,逐步实现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周期性养护、科学性养护,推动公路路况进入良性循环。全面开展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公路养护工程的综合效益,打造以“畅安舒美”为主题的美丽公路。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增加沿线旅游标志、休息区、便民服务点,完善信息引导、临时停车、休息、如厕等基本服务功能,提升干线公路服务品质。

(二)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

依据《勐海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支持政策和养护资金补助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到2022年,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

一是深化养护机制改革,推进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县乡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的主体责任,积极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养护工程资金补助政策和日常养护资金补助政策(省、州、县分担比例为40%20%40%),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

二是着力加强公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继续推动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和危桥、老旧桥梁改造重建、水毁路段处治,加强灾害治理力度,提高路网整体抗灾能力和安全性。加强公路养护工程实施力度,积极推进养护规范化和标准化,积极推行预防性养护,大力推行精细化养护和机械化养护,科学安排养护计划。

三是全面加强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治理。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和贯彻落实国务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见,在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中,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加强公路绿化美化建设,努力做到路面整洁无杂物,排水畅通无淤积,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四是推广应用路面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平台功能,加强和普通国省道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对整体路网的实时监控,及时收集、发布公路管养信息。

五是根据路面破损程度,因路制宜、科学确定维修方案、精准设计。推广应用灌缝、表处、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等预防性养护技术,推广应用坑槽快速修补技术,提高养护施工效率和病害处置能力。

(三)航道管理养护

加强澜沧江干线航道养护管理水平,推动由单一养护、粗放型养护向全面养护、集约型养护转变,加强通航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优化通航设施监控系统,完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通航设施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三、积极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十四五”时期,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方针,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谋划,进一步完善道路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切实提高道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水平。

(一)推动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加快勐海县与景洪市、勐腊县等周边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拓展发展空间,深化口岸资源整合,推动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是加强勐海县与澜沧县、景洪市、勐腊县等周边城市在交通规划上的对接,优化区交通运输结构和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产业布局、旅游资源布局、民族文化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别是在铁路、高速公路、同城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上要联合投资、同步建设、协调发展,完善区域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

二是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加强勐海与景洪市、澜沧县城等周边地区间的政府协调沟通机制,破除行政和行业垄断,建立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勐海县与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服务水平。

三是加快区域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一体化。推动勐海县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信息互通、互连、互换,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输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运输效率和效益。

(二)打造快捷舒适的公众出行体系

以公共客运为主导,优化提升客运服务品质,积极推进公路客运服务便捷化、多样化水平,更好满足公众多层次出行需求。

1.构建协同高效的城际客运服务体系

立足于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毗邻公交的开通力度,探索利用道路客运班线进行跨区域公交化运营;优化公路城际客运服务网络,整合城际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公路城际客运与其他客运方式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公路客运班线运输组织模式,支持企业发展定线班车、预约式个性化服务等交通运输相关新兴服务业态。

2.打造多元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深化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布局,加强城市公交站场和换乘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切实以人民实际需求为中心,围绕勐海县主城区、西片区、北片区、工业园片区的开发建设通勤需求,合理布局城区公交线路,努力构建层次多元、区域一体、换乘便捷的公交网络。“十四五”时期,围绕勐海县综合交通枢纽、勐海县智慧交通建设,完善公交首末站、客流集散服务、公交车辆始发终到服务、司乘人员后勤服务、公交车辆运营调度、检修清洗、夜间停车服务等配套设施,加快完善充电桩、加气站布局;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方式,探索商务快线、旅游专线、大站快车、社区接驳公交、高峰通勤班车、定制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适时推出出租车电召、拼车服务,规范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经营行为;鼓励发展慢行交通,继续推进公共自行车发展,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系统,解决城市短距离出行和公交“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

3.完善普惠公平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

结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居民出行需求,科学规划城乡公交站场和线网布局,加强城市公交、镇村公交、乡村旅游公交等多种方式网络的融合衔接,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推进整合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统一调度,全部采取公交化运营,最大化发挥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提升公交信息化水平,建成公交智能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城乡公交一卡通实现城市、城乡、镇村各级线路互通互联,并统一享受票价优惠。

加快集客运公交、货运快递、邮政、驿站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一是建立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节点、道路为纽带、站场为依托,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城乡客运网络;二是采用“站运分离”的运营模式,实现道路运输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场站及运输企业双方积极性;三是针对农村居民出行时间、空间分布及需求类型等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公交服务创新,采取定班定线、区域经营、循环运行、冷热线搭配、电话预约等经营模式,提高农村客运车辆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四是提升城乡客运品质,引导城市公交换乘优惠等政策向城乡客运领域延伸;鼓励各地提升城乡客运信息化水平,实现城乡客运信息服务一张网,方便群众便捷支付、实时信息查询。

4.鼓励旅游客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加强旅游交通规划与景区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衔接水平,深化旅游交通的带动效应、串联作用。根据旅游出行的特点和自驾游、定制游等新模式的需求,规划建设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古茶文化旅游公路(东路)、西双版纳州旅游西环线公路工程(结良至卫东段)、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纳京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公路等项目,健全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鼓励相关企业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不断完善旅游包车经营网点,打造旅游客运精品服务网络,满足游客高品质、个性化的运输需求。

(三)构建经济高效物流体系

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加强部门间、行业间协同联动,大力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补齐交通物流设施短板,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一是优化货运组织方式。加强高速公路、铁路货运能力以及多式联运设施设备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推进公铁联运、陆空联运、公水联运发展,重点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完善联运服务网络,积极推行城市共同配送。加快发展甩挂运输,重点推进公铁联运甩挂运输以及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

二是推进城乡物流协调发展。围绕服务工业园区物流运输,加快物流中心、仓储物流平台、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加快构建物流通道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县乡村三级末端配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物流向乡村延伸,推广“多站合一”的农村物流服务模式,打通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基本形成城乡协同、区域协同的物流网络。推动智能物联网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建立智慧物流体系。全面提升村邮站“普遍服务+农村邮政物流配送+代理代办业务”服务功能。

三是培育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推进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途径实现货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法规、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着力提升运输装备水平。鼓励发展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智能舒适的运输装备,提升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推进多式联运技术装备发展,推广标准化、集装箱化运载单元和托盘,大力发展专业化公路货运车辆,鼓励发展规范实用型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车辆。

五是不断推动维修行业高品质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维修”体系,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进一步推动维修行业信息系统化和集群化建设,包括数据业务平台建设、重点维修企业视频动态监控、电子维修记录查询服务等,构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供需平衡、便民利民”的维修格局。

四、强化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的引领支撑作用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促进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出行服务智能化、物流运输数字化、行业治理现代化为典型应用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建设。

(一)构建智慧交通管理平台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5G传输等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加强路网运行的全面感知能力,以“建、管、养、运”为核心,努力打造一个全天候运行、全行业覆盖、全方位监管、全社会服务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视频监控高度覆盖,“全行业”“各部门”多层次协同联动。

(二)发展交通“新基建”

全力推进场站枢纽、服务区、停车场等智慧信息化建设,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积极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精度地图、BIM技术应用,有序推动分时租赁、网约车、共享单车、冷链运输、无车承任人及网络货运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三)打造智能化出行服务

全面推进电子公交站牌和美丽公路电子路牌建设,积极倡导“出行即服务(MaaS)”的交通出行理念。积极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深化多源数据融合,促进交通、旅游等各类信息充分开放共享,推动集“出行、办事、查询、投诉、监管和公开”六位一体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进程,打造旅游出行与景点门票购买预警、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等相互渗透的“智能移动空间”。

(四)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

加强危化等行业的在线实时监控、智能自动示警等功能,加强交通、公安、市政等部门的联网联控,全力推行公路非现场执法,不断提高治超科技化水平,强化科技治超水平;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全面实现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五、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一)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规划衔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相协调;优化基础设施设计理念,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倡导生态选线选址,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按照“车桩相适,适度超前”的原则,配合建设全州充电基础设施智能服务平台,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公路、美丽公路、生态公路、生态走廊建设,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降低交通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强化资源节约利用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利用通道、枢纽、岸线资源,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严格执行用地标准,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推行适应节约土地要求的交通工程技术,提高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合理绕避永久基本农田、环境敏感区和灾害易发区,尽可能少占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养护技术和工艺,加大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等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力度,继续推进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强化公路服务区、枢纽场站等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三)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

推进生态工程技术在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领域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等全过程的综合应用。着力实施交通运输各个领域的结构性、技术性、管理性减排,全方位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及LNG加气站和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新增及更新公交车辆中的新能源公交比例,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制度、标准、考评体系,健全交通运输环境监管体系,加快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统计工作和考核机制建设。

六、强化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能

1. 加强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平安交通建设,构建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普通公路抗灾防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

一是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深入实施国省干线公路、乡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重点危险路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二是推进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建设,根据乡道、村道设计标准科学设置警示标志,提升道路通行安全保障水平。三是提升公路桥梁安全防护和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全面开展公路危桥改造,组织开展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桥梁排查,对技术状况为四、五类的桥梁,制定改造提升计划并推进实施。

2. 提升交通抗灾能力

围绕“面、线、点”提升交通本质安全。完善灾害易发地区交通网络,建设重要节点之间短距离迂回路线,提升路网韧性和可靠度。加强安全隐患整治,加快国省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加强重点路段灾害防治和风险隐患点整治,推动灾害绕避工程建设,改造国省县乡道危桥危隧。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提高设施耐久性,深入推进公路安全提升工程。推动林区道路及森林草原防灭火通道建设,提高林区路网密度和通行效率。

3.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养护

严格落实公路养护相关规定,严格开展桥梁、隧道等重点设施和临边、临崖等重点区域的检查、检测,加大道路、桥梁、隧道、码头、渡口等安全运行检测与智能预警系统建设力度。全面开展现有公路桥梁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切实做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对危及行车安全的自然灾害进行重点防治,努力提高公路水路防灾水平。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维修、养护、更换、日常养护力度。加强航道管理和养护,提高航道疏通和通航保障水平。

(二)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加快完善公路超限治理体系,构建全路网超限超载治理监管网络,完善布局跨区域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严格实施公安驻站联合执法,加强交通、公安路面联动联合执法,深入开展“百吨王”车辆治理专项行动,建立交通、公安数据共享互认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开展社会公众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三)强化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打击非法营运、超高超载等行为。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风险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加强安全管理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建立动态监管体系,实现对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管,进一步规范竣工验收,完善定期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完善道路运输日常监控系统及危险品运输车辆、长途客运车辆监控网络,特大型桥梁、隧道实现定期健康监测。

(四)构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健全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信息发布等应急运行机制,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监测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实现应急指挥流程规范化、过程信息化、手段科学化,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联防、联控、联动能力,构建功能完善的全县应急救助网络。

七、深化行业治理现代化

(一)依法提高行政水平

贯彻落实国家、省州行政权力取消下放工作要求,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部分权力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审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服务对象办理时间。持续推进全程线上审批,实现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加大信息材料共享,积极推行“零跑腿”等审批服务,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行政问责。

(二)完善综合交通管理

推动交通运输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相关部门职责,转变行业管理理念、方式,统筹协调对公路、水运、城市公共交通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完善道路班线经营权配置机制,发挥市场在线路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道路运输、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等行业改革,着力推动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养护决策科学化、养护管理制度化、养护工程精准化、养护生产绿色化,加快构建现代化公路养护体系。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要求,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支出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规范融资平台运作方式,对现有投融资平台进行整合、重组,实现“投、建、管”三分离,盘活城乡公共资源、公用事业资产和行政事业资产。加大公共财政投资和引导,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制度,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建立促进勐海县交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金供给长效机制。

(四)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

巩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成果,严格执法人员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强化执法行为规范化和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执法形象。加强执法装备和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建设,逐步建成管理规范、形象统一、保障有力的基层执法体系。

(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把信用体系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一是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逐步加强信用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建设信用基础设施,推进信用信息互通共享,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加快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监管,着力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四是加强督查考核,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将信用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并与招投标等工作挂钩。五是加强宣传发动,广泛传播诚实守信传统文化,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大力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八、规划投资

“十四五”时期,勐海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250.75亿元。其中公路投资232.62亿元,占比92.77%;铁路投资0.30亿元,占比0.12%;水运投资0.37亿元,占比0.15%;航空投资1亿元,占比0.40%;交通枢纽投资16.45亿元,占比6.56%

表4-1 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

分类

建设规模

(公里)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投资(亿元)

“十四五”投资占比(%

公路

3042.56

545.71

232.62

92.77%

1

高速公路

184.627

305.82

180.07

71.81%

2

国省干线

110

73.52

33.02

13.17%

3

农村公路

2747.933

166.38

19.54

7.79%

3-1

县乡干线(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

2036.872

125.30

18.53

7.39%

3-2

国边防公路

428

36.73

0.20

0.08%

3-3

桥梁工程

72

0.72

0.25

0.10%

3-4

美丽公路

 

0.40

0.34

0.14%

3-5

其他农村公路

283.061

3.23

0.22

0.09%

铁路

64

48.50

0.30

0.12%

水运

 

0.37

0.37

0.15%

航空

 

5.05

1.00

0.40%

交通枢纽

 

17.25

16.45

6.56%

合计

 

 

 

250.75

100.00%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实到实处

加强与国家、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关规划衔接深度,深入分析各层级规划、政策,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综合性和可行性。建立健全勐海县综合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机制,积极协调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共同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规划实施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二、加强体制改革,强化用地保障

强化交通规划引领,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纽带,将交通综合发展规划纳入全区“多规合一”方案统筹平衡,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执行力,严格依法实施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把握政策导向,做好项目前期和谋划包装,积极争取省州预留规划土地指标,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和项目投融资所需土地。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城镇体系和城乡规划,及时做好有关交通运输规划的调整修改工作,提高规划的适应性;完善各种交通运输规划的论证审批工作,提高规划的严肃性;着重做好公路、航道、铁路、城市道路、运输枢纽、运输站场和公共交通等方面的重点建设用地控制,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活力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落实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要求,推进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衔接和信息共享。按照“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原则,提前谋划和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重点建设项目库,细化建设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动态调整年度投资计划,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公路考核体系,发挥县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调整优化问题,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活力。

四、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能力

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州资金支持,落实勐海县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依法合规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本规划与财政规划紧密衔接,保障政府稳定财政资金投入。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强化资本金注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鼓励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探索企业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有效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探索研究经营性公路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交旅融合、TOT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沿线与周边土地、产业园区等综合开发,拓展建设资金来源。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积极争取中央车购税、燃油税转移支付等资金支持勐海农村公路建设;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鼓励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先养后补等灵活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发展。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

五、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交通绿色发展

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有效推进交通运输系统重大和关键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提升交通创新能力;广泛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各种运输方式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服务水平和安全性。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监理制度和相关环保要求,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绿色交通。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工作观念、制度和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坚持领导人才队伍、经济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术工人人才队伍一起抓,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切实加强行业文明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程度和职工文明素质。组织“最美行业创建”活动,综合运用舆论宣传、文化传播等途径,加大“最美交通人”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弘扬行业正能量。完善全县交通最美行业创建考核测评体系、监督约束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渠道,健全最美行业创建工作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七、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关系,破解体制机制瓶颈,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建设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完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强化招投标、设计变更等重点环节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诚信经营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切实维护行业稳定;加强交通新闻宣传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

八、完善评估机制,适时调整完善

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加强规划执行过程中的动态跟踪,在实施中期和末期,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需要适时对规划发展目标、重大项目等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六章  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

一、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污染排放和社会经济影响等四个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会消耗土地和大量物资资源,并可能会对局部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运输装备运营和服务系统运行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在规划实施期间,要严格控制好新增交通用地、能源消耗、新增二氧化碳(CO2)排放等指标,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保持一致,规划编制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宗旨,以转变方式、提升能力、优化结构、强化衔接为主线,充分发挥各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和整体效能,为保障国家、区域战略实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勐海交通条件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提供有力支撑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考虑既有设施的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着力提升能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规划实施有关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等方面。“十四五”期间,交通建设会相应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源,可能对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也会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污水、噪声等污染物。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本规划与省、州、县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做衔接,提出的项目将充分吸纳相关专项规划环评工作的成果,不突破相应环评结论,并将有关环评结论作为后续规划实施的依据。

规划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可控性。从已建类似项目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和先进技术加以控制,使其降低至可承受范围之内。采取必要的工程和植物防护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优化选线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适当的法规标准、安装必要的防护装置、改进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可以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和振动,生产废水、生活性污水经适当生化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各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运输工具运行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可通过采用新型、节能的运输工具和推行较高排放标准,减少车辆、船舶及飞机等运输工具的排放。

三、预防和减缓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避让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原则,加强对沿线环境敏感区的保护。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约束和限制,尽量避开各类环境敏感因素和目标,尽量利用既有交通设施,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避绕水源地、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二是严格项目审批和土地、环保准入,严格控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用地规模,严控增量用地,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地规划、设计等,高效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尽可能减少土地占用和资源消耗,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三是加强能源节约利用和生态保护,大力推进使用节能、节水、环保的材料和机械设备,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交通基础设施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发展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加强新型智能、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的应用,鼓励使用低噪音、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合理调整交通昼夜出行比例、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降低排放。开展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天然林保护等工作。

四是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节能审查制度,严格规划、土地、岸线、环保等准入制度,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等要求合理确定交通项目的建设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实施要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强化交通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

 

附件:1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表(高速公路);

2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表(国省干线);

3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表(农村公路);

4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表(铁路);

5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表(水运基础设施);

6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表(航空基础设施);

7勐海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表(交通枢纽);

      8. 勐海县综合交通规划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