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工作动态

借助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亟需解决三大难题

作者 :政策法规 来源 :西双版纳州国土资源局网站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9-25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利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同时,有利于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难题,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但基层在用好用活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过程中,面临三大难题亟需解决。
    一是项目资金“难筹措”。资金是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关键,挂钩项目实施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投入和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但实际运作过程中,贫困县财政困难,往往垫付乏力,拆旧区土地整理复垦资金保障难。截至2018年7月,西双版纳州已有16个成熟项目,拆旧区拆迁补偿、安置补偿、拆旧区土地复垦整理等预计总投资需1.1亿元,而节余指标需在取得预售证书或备案证书后方可流转交易,节余指标收益资金回笼需要时间,政府先行投资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

    二是土地指标“难交易”。西双版纳目前16个项目节余指标5300亩,按理可以带来约13亿元收益资金,但因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拆旧整理后复垦为园地或林地占比大,实际可流转的耕地节余指标为3363亩,节余的其他农用地指标暂不能交易,造成节余指标非耕地资源再次浪费。目前西双版纳仍有6个增减挂钩项目待报批,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2020年到期,项目评估验收周期长,增减挂钩项目推进慢,政策到期而尚未完成报批的项目极易陷入前期投入付诸东流的尴尬境地。
    三是基层积极性“难调动”。因资金筹措存在时间差,拆旧区补偿款、安置款等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群众支持增减挂钩政策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节余指标收益对各级财政的激励奖惩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增减挂钩项目积极性。如勐腊县坝区主要是橡胶和香蕉种植;山区的象明乡、易武镇主要是茶叶种植,村民及村小组不愿意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拆旧区复垦为耕地。景洪市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程,部分乡镇出现“建新不拆旧”的现象,群众积极性调动难。
探索解决“三大难题”。资金“难筹措”、指标“难交易”及积极性“难调动”等问题是全省各地州推进增减挂钩工作中的共性问题,西双版纳结合本州实际进行探索实践以解决三大难题。一是针对资金“难筹措”问题。我州通过州级财政统筹土地出让金5%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州国土局联合州财政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州土地出让总收入州本级统筹5%政策措施有关事项的通知》,贯彻落实统筹5%土地出让金政策。按照《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全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意见》要求,搭建州级统筹平台,建立统一工作调度、统一融资和集中指标流转“三平台机制”,以解决资金问题。二是针对指标“难交易”问题。按照意见要求,通过州级平台统筹全州节余指标,统一交易。计划交易571亩节余指标,统筹指标分配。三是针对积极性“难调动”问题。按照意见要求,统筹2%节余指标流转收益资金用于州级融资等工作经费,2-3%节余指标流转收益资金用于县(市)增减挂钩项目工作经费,节余指标流转收益资金5-6万元/亩分配乡镇使用。明确县(市)、乡(镇)权责利,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
对策建议:
一是亟需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资金筹措可以采取政府投入、实施单位自筹和村级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建议出台挂钩指标有偿使用政策,落实用地单位“占一补一”责任。政府投入部分前期可依靠从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增减挂钩专项基金,专款用于解决拆旧区和新建区安置补偿、土地复垦等支出,后期节余指标流转收益再来补足项目资金缺口。
二是亟需建立规范化项目审批验收机制。针对政策的时效性,建议进一步提高项目审批验收效率,在政策有效期内实现项目批复和节余指标周转审批常态化,在做好耕地质量评估验收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项目实施周期,对相应条件完善且耕地质量达标的拆旧区,加快推进实施方案上报审批流程。同时积极探索复垦园地、林地在林业方面的交易政策或相应的补偿机制。
三是亟需建立合理补偿和激励奖惩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增减挂钩工作拆迁安置复垦补偿标准,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通过补偿保障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利益。同时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推进增减挂钩政策奖励奖惩机制,激发各级政府积极性。

窗体底端